由清华大学和中核集团合作,采用清华大学技术制造的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温气冷堆球形核燃料元件产品1月9日举行首次发运仪式。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姜胜耀在仪式上表示,如此大规模、高质量球形核燃料元件的制造和出厂,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首次,标志着清华大学和中核集团圆满完成了合作建设球形燃料元件生产线和为示范电站制造首炉核燃料的任务。这是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重要里程碑,是我国先进核电技术领先世界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也是清华大学和相关企业单位通力合作、协同创新,特别是和中核集团进行全面战略合作取得的重大成果。
据介绍球形,燃料元件是高温气冷堆固有安全性最重要的基础,其制造技术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清华大学已经进行了四十年研发攻关,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中核集团多年来给予清华大学信任和支持,校企合作、优势互补、融合协同,才让实验室发明真正变成了了不起的工业制造技术。
目前,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建设已进入最后收官阶段。接下来,清华大学将继续和中核集团、华能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精诚合作,推动落实高温气冷堆的商业化工作,进一步发挥高温气冷堆的独特优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实现高温气冷堆的电、热、汽综合利用以及大规模核能制氢等重大应用,为我国能源技术转型升级解决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技术需求,为我国核电领跑世界、由核大国向核强国迈进作出更大贡献。
自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生产线2013年3月在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开工建设以来,清华核研院的老师们按要求分批长期驻扎工厂,与中核北方人员紧密合作,完成了设备设计、制造与安装,设备、工艺的调试和试生产,以及人员培训等大量工作。生产线于2017年正式建成达产,目前已经成功生产了70余万个球形燃料元件,满足了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首炉装料需求,为示范电站顺利建成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次首发约有7.8万个球形燃料元件将被运往正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建设的高温气冷堆示范电站。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毛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