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8日上午举行的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演员王雷作为唯一演员代表演讲,结合自身多年创作经历,阐释了文艺创作的初心与使命,强调“表演的意义,不仅在于塑造角色,更在于通过角色传递情感、传递信念,唤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作为深耕多年的演员,王雷对表演的意义有着深刻感悟。他坦言,从舞台到荧幕,从历史题材到现实题材,每一次角色塑造都是对人性、信念与时代精神的重新审视,而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始终源于真实生活与人民力量。今年恰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王雷主演的史诗级作品《我们的河山》成为致敬这段历史的重要载体,这让他倍感荣光。
为诠释好《我们的河山》中“庄埼风”这一角色,王雷提前一年投入准备工作,不仅多次与编剧探讨人物精神内核,与导演反复打磨角色性格与形象,还翻阅大量历史资料、重看纪录片,沉浸式感受那个时代普通人的信念与勇敢。在拍摄“庄埼风”与老八路“项前”告别的戏份时,王雷与团队精心设计了“缝裤子”的细节 ——庄埼风一边为项前缝补裤子,一边说着台词,平凡的一针一线中,满含普通百姓对战士的牵挂,也凝聚着人民对子弟兵的深情。“毛导当时就说,这一针一线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最好注脚。”王雷回忆道,那一刻他深刻体会到,该剧传递的不仅是战争硝烟,更是中国人民在苦难中相互扶持、坚守信念的精神力量。
王雷还透露,当得知《我们的河山》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各大视频平台跨越“9・3”重大节点播出时他非常激动。“这不仅是作品的成功,更是一场精神接力,是我们用影像向先辈致敬、向祖国汇报的最好方式。”王雷表示,演员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呼吸,背后都是团队无数次的讨论与推敲,导演、编剧、摄影、美术等各个环节的匠心付出,才构成了精品的底色、成就了艺术的厚度。
在谈到“什么样的作品能真正‘创未来’”时,王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种未来不只是技术更新,更是精神延续,是信念、奋斗与人民精神的未来。”他分享道,每当看到观众留言“你们演出了我们的生活”,都深受触动,因为“演员不是为自己演,而是为观众而演,文艺的意义不在灯光下的掌声,而在观众心中的共鸣”。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文杰
编辑/贺梦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