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红通社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园记者站的小记者们有幸采访了抗日名将左权烈士的外孙——沙峰老师。沙老师深情地讲述了一段关于信仰、牺牲与传承的往事。
沙峰老师首先向小记者们生动讲述了左权将军的抗战功绩。他介绍道,左权将军是八路军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毛主席曾高度赞扬他“把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意指他能将先进的军事理论很好的运用于中国艰苦的抗日战争中。
“他是真正学以致用的典范”沙老师说。左权将军不仅协助彭德怀副总指挥成功策划并指挥了威震敌胆的“百团大战”,还屡次在反“扫荡”战斗中,以卓越的战术指挥掩护八路军总部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他于1942年5月,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十字岭指挥总部突围时,身先士卒,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殉国,将热血洒在了他誓死保卫的土地上。
在沙峰老师的讲述中,英雄的形象因一份深沉的家国情怀而愈发丰满。“我姥爷牺牲时,我母亲才不到两岁,她对父亲几乎没有记忆。”沙老师动情地说。连接起这份跨越时空亲情的,是左权将军在战火硝烟中写下的十一封家书。
当时,左权将军在前线奋战,妻女在延安生活。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他将对女儿的无限思念倾注笔端,称呼她为“小天使”“小宝贝”。“正是这些珍贵的家书,让我母亲第一次真切地触摸到了属于自己的父爱。”沙老师分享道。这份在国难当头时深藏心底的铁汉柔情,让在场的每一位小记者都深受感动。面对“如何讲好革命故事”和“怎样继承爱国精神”的提问,沙峰老师给出了质朴而深刻的答案。他鼓励小记者,讲故事首先要自己“懂”,要深入理解英雄的经历与精神,并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他人。谈及学习,他强调学习的目的不应止于分数,更要像左权将军那样学以致用,树立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他们那一代人牺牲了小家的幸福,换来了我们大家的幸福。”沙老师寄语少先队员们,要珍惜当下,懂得感恩,并将先烈的精神化为克服困难、勇敢前行的力量。
这次采访如同一堂深刻的思政课,让英雄的故事不再是书本上遥远的名词,而是可感、可敬、可学的精神财富。左权将军的光辉事迹与家国情怀,必将激励着同学们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奋力前行。
红通社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校园记者站:王韵翔 武霖 陈玥安 蒋月皙 黄嘉玥
指导教师:吴一卉
编辑:北京少年报 文辰
编辑/张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