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轻嗡声混着山风,极狐车队沿井冈山公路蜿蜒前行。恰逢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8周年,极狐与车主们一起踏上这片红土地,共同拉开了“红色溯源之旅”的序幕。
与地方文旅“组CP”,是当下热门的营销玩法。山林、草原、古城、夜市……场景层出不穷,不断刷新着消费者的视野。当多数品牌扎堆“网红打卡地”时,极狐却驶向了一个与“时尚”“潮流”无关的目的地——井冈山。
极狐携车主共赴井冈山,追忆“双重初心”
很多人去景点先想“好不好拍照”,但井冈山的价值从来不在出片率,而是源自厚重的情感联结。由此可见,极狐此行并不是为了讨好眼球,而是邀请车主一起寻找这份历史脉络,探寻这座精神地标的深层含义。
当车队穿行在井冈山的公路,极狐与这片土地的渊源逐渐被揭开。原来,二者的连结由两条脉络组成:一条是属于全中国的“红色井冈山”,1927年秋收起义后,革命前辈在此突破敌军势力的军事封锁,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另一条则是专属于北汽人的 “工业井冈山”——故事要从1951年说起:彼时北汽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汽车制配厂” 刚刚组建便负起重任,先后造出3248辆“井冈山”牌机路车,为抗美援朝贡献出工业力量。
战争结束后,第六汽车制配厂与农业机械第一分厂合并,更名为“北京汽车制造厂”,并于1958年在设备空白的困境下,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打造出“井冈山”牌轿车,将革命语境中的“突破封锁”,转译为工业上的“技术自主”。无论在革命岁月还是在建设征程,中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始终没有改变。
如今,北汽极狐的车队沿着井冈山的公路向前进发,既是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又是对品牌精神源头的寻访,与六十多年前的北汽先驱,完成了一场深沉而有力的精神对话。
从课本故事到亲身体验,极狐与车主沉浸式感悟红色文化
追忆红色精神,学习前辈的优良品质,是本次活动的重要主题。对不少人来说,红色精神的记忆最初来自课本里王二小、老红军。童年记忆中的朴素感动,却逐渐被繁忙的工作冲淡,这次亲临现场观摩,不仅唤醒了大家的红色记忆,更是为那份情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井冈山,大家走进毛泽东、朱德曾居住过的简朴房间,目睹陈旧的煤油灯,听讲解员说起“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岁月,书本上的历史忽然变得可感可温;中午,大家挽起袖子自制“红军午餐”,在粗茶淡饭间感受井冈山的简朴生活;而真正深刻的“体感记忆”,来自午后的实战模拟:决战竹钉阵、抢救伤员、突破封锁线……每一步奔跑,都在身体中刻下真实的疲惫与紧张,这时,“艰苦奋斗”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是坚持向前的韧劲,是队友间的默契,更是完成任务后那份欣喜与鼓舞。
两天时间下来,没有“打卡点”,也没有“漂亮饭”,但车主们热情高涨,在社交媒体分享了不少难忘经历。这些真情实感的流露,扩展了极狐品牌的文化维度,又在不经意间成为品牌口碑的最佳证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场活动结束后,极狐还将通过社群分享,鼓励极狐车主在全国范围内探访革命圣地,进一步延续活动热度,让红色溯源之旅在全国接力。
再续“井冈山”精神,北汽极狐继往开来,冲刺新能源赛道
对车主而言,这次井冈山之行是一场红色精神的探访之旅;但对极狐来说,则更像是一次“再出发”的宣告。在建设“汽车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新一代北汽人已经肩负起新的责任,在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浪潮中,开启了创业征程。
作为北汽集团发展自主品牌的“头号工程”,极狐以“敢闯敢干”的劲头,在核心技术领域不断突破。自2009年与宁德时代开启深度合作以来,极狐不仅创造了原材料“零杂质”、极片“零毛刺”的成果,将电芯缺陷率从百万分之一降至十亿分之一,更作为核心参编单位,深度参与了动力电池新国标的制定。因此,极狐的极光电池能够提前一年满足新国标并投入使用,便不足为奇——从规则的追随者到改写者,在这场安全长跑中,极狐已然领先一个身位。
在智能化领域,极狐也是名副其实的“先行者”,当行业绝大多数品牌还在L2级徘徊时,极狐早在去年就拿下首批L3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资格;今年年中,联合小马智行推出的L4级阿尔法T5 Robotaxi量产下线,不久之后,科幻片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将变成普通人触手可及的出行日常。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依托硬核实力的加持,极狐已经打造出多款出众产品:阿尔法T5和阿尔法S5将宁德时代5C电池+800V超充压到十多万级别;考拉S首次让SUV拥有商务车同款的后排空间和电动侧滑门;极狐T1则是一款“小中见大”的A0级精品纯电车型,拥有准B级的后排空间,媲美百万豪车的外观和多项智能功能。每款车型都带着清晰可感的越级价值,将高品质的出行生活带给广大中国车主。
这场井冈山之旅不是终点,而是极狐品牌精神的新起点。极狐已经开启“全国革命纪念馆接力计划”,开启全国红色溯源接力。未来,大批车主将自驾前往橘子洲、湘潭、西柏坡等革命圣地,让红色精神植根于生活;极狐也将带着“井冈山基因”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正是一个国企汽车品牌,在新时代的光荣使命。
编辑/任小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