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无论如何,先让自己开心才是正经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2-10 22:00

文|有书亦文

豆瓣情绪小组有一个挂了很久的热帖:“明明生活并不糟糕,但我为什么就是不快乐?”

网友跟帖:

考研上岸了,并没有想象中开心;

嫁给了梦中少年,也不觉得特别幸福;

今天莫名的早醒,却感到巨大的失落

……

在很多相同的感受中,有一位网友的回复特别醒目:“人类的理智是最近几万年进化的产物,而情绪作为人类的本能,已经跟随我们十几亿年了。”

原来,情绪这种东西属于“妈生”大家都有。

那么,生而为人,最重要的还是找到让自己开心的方法。

就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中的蛤蟆一样,原本一个爱笑的人,忽然情绪低落起来,经过和心理医生的沟通,他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取悦自己。

人类的历史很长,我们的一生很短,所以最好的活法就是放低、放过、放开,无论如何先让自己开心才是正经事。

1

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

朋友们发现蛤蟆最近不快乐,于是便询问他原因。

可是蛤蟆自己也说不出为什么,在朋友的建议下,他去看了心理医生。

蛤蟆说了一些让自己感到不满意的事情之后,医生问他:“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定义另一个人。

我们无需在意别人的目光、评判和讨论。

每个人都曾经是蛤蟆先生,如今很多人都开始明白,快乐,是一种选择。

影响我们的从来不是哪一件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你在意什么,什么就会影响你的情绪。

你允许什么,什么就对你无可奈何。

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除了你自己。

2

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极大,但每一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心理医生认为,每个人和父母相处的方式,也是他和世界相处的方式。

有的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活成了他们的影子,彻底失去了自己的独特性。

蛤蟆在医生的帮助下,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情绪反应。

他发现自己总是无意识地去配合朋友的期待,那是自幼时迎合父母养成的习惯。

父母为了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成长,会罗列出很多“好”的标准:

听话就是好孩子;礼让别人就是好孩子;没有自己的情绪就是好孩子。

总之,让别人满意才是最好的。

从小被挤压的自我意识,在成年以后只会为别人活着。

如果你不想成为谁的复制品,那就要先找到自己。

放下束缚自己的标准,就能得到成为自己的自由。

3

我们有时候会感到难过,但是我们也都有能力去克服这些难过。

最近看到朋友圈打卡最多的一句话:“请允许自己枯萎几天。”

草木四季,人只一生,不必着急赶路。

拉满的弓弦容易断,适当的放松才能把下一支箭射得更远。

人在难过时,是情绪在做自我整理。

一个女孩在临表演之前,告诉妈妈自己忽然很难过不想上台。

妈妈安慰她说没关系。

生命的本质是体验,而不是完成。

每一个难过的瞬间,都是遗憾在为自己喝彩。

毕竟,我们更多的力气都用在了克服各种困难上。

明天,我们还要像一个战士那样,依旧在生活里冲锋陷阵。

4

真正的勇气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面前仍然坚持前行。

河鼠准备离开当下生活的地方,到遥远的南方去。

蛤蟆担心他没有熟悉的朋友后会很孤单,鼹鼠觉得它是一时兴起,劝他认真考虑。

面对朋友的担心和挽留,河鼠说自己对南方期待已久,即便不会一切顺利,但也不会放弃这个决定。

生命的意义在于探索和创新,墨守成规固然安全,同时也少了很多乐趣。

能在恐惧面前保持前行的勇气,就是人生的英雄。

余华也认为,在生活中走得很远的那些人,并不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天赋和才华,是勇气让他们在恐惧中前行。

这种意志力,是真正的勇气。

面对人生的无常,恐惧会敲响人的心门,当你鼓起勇气打开门才发现,外面其实什么都没有。

直面问题,是勇气的本质。

5

你不必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因为情绪是人类的一部分。

《人间失格》里说:“我的骄傲不允许我把这段崩溃的日子告诉别人,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仅一夜之间我的心判若两人。

现在的我谈不上幸福,也谈不上不幸福,有的只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顺其自然,说不出有多难过,反正就是不快乐。”

生而为人,你不必为自己的情绪感到羞耻,因为情绪是我们的一部分。

拥有自由地表达的权利,才让人成为人。

每一种情绪都有它的价值。

愤怒,是因为自己的边界被侵犯;

恐惧,是因为身体或心理意识到了危险;

抑郁就是身体告诉你应该休息了。

情绪是我们的朋友,只有立场不同,没有好坏之分。

6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蛤蟆的父母属于挑剔型,经常不满他的各种表现。

于是蛤蟆经常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从而对自己的批判越来越强烈。

心理医生把这种行为称为“内在父母”的惩罚。

一个人无法信任自己,拼命想向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

在期待被看见的情绪背后都是无边的焦虑和内耗。

三毛说过:“一个不懂得欣赏自己的人,是很难快乐的。”

承认自己有缺点,也要承认自己有优点。

没有包袱的人生,才会开挂。

法官只判定产生问题的责任,不评论人品的得失。

过度地批判自己,也是一种犯罪。

有位大学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致辞说:“我很想祝大家一帆风顺,但是又觉得这不够现实,智者说人这一生,至少有三件事情无法避免,苦难、邪恶和死亡。”

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一点享受生命带来的愉悦。

放低自我期待,可以得到心安;

放过自我执念,可以拥有豁达;

放开自我标签,可以赢得尊重。

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而来自于个人的视角。

那些让我们不开心的事情,换一个视角就会不同,快乐是一种能力。

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取悦自己,活出一个更好的人生来。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夜读|为生活去繁就简,给身心做加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0
感悟|情绪自由,远比开心更重要!
心灵鸡汤之励志正能量 2024-08-15
夜读|找到自己世界的节奏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7-30
这两种不快乐的心理调节方法如下→
人卫健康 2024-07-11
流量背后的农学生:下田才是正经事
华西都市报 2024-07-08
夜读|情绪健康,才是最好的养生
帆书樊登讲书 2024-06-25
荐读|告别一切委屈,心理师上线分析如何拒绝“讨好型人格”
文学报 2024-04-28
荐书|告别自己不喜欢的样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