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发财梦”变成“黄粱梦”:非法集资陷阱面面观——新华养老北京分公司风险提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26 15:25

在经济发展与金融创新的浪潮中,投资理财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的生活。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打着财富增值的幌子,干着非法集资的勾当,让不少人尤其是老年群体遭受了惨重的损失。以下这些真实事件改编的案例,给大家带来诸多警示。

案例一:“伪私募”的惊天骗局

2015 年 11 月至 2020 年 6 月,某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夏某、王某、岩某等人,操纵张某公司、李某公司,以“伪私募”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他们自融自用,用王某伪造的财务数据和贸易合同设计虚假私募基金产品,拆分项目、虚假宣传,谎称有国资背景担保、虚设应收账款质押,变相保本保息,在无销售资质下公开募资,滚动销售超 70 亿余元。资金多用于兑付前期本息、支付佣金、个人挥霍和对外投资等,致投资人本金损失 40 亿余元,主犯被判无期,这一案例警示着非法集资的危害与后果。

案例二:“云养牛”的奇幻泡影

犯罪嫌疑人王某国如一个狡黠的魔术师,在未取得合法资质的情况下,纠集客服与运营团队,搭建起一座虚幻的网络平台。他们将“云养牛”项目乔装打扮成年化收益 6%-12%的理财产品,通过拍摄精美的宣传视频,举办线下讲座,线上线下齐发力,向社会大众抛出橄榄枝。那些宣传话术如同迷人的咒语,吸引着不特定公众纷纷投入资金,幻想着能收获丰厚的回报。然而,背后却是犯罪团伙的“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募集来的资金在这毫无根基的商业模式和高昂的运营成本中被挥霍殆尽。截至案发,5 亿余元的非法募集资金已化为乌有,只留下投资者们面对空空如也的账户,发出痛心疾首的叹息,而王某及其团伙也必将受到法律正义之剑的惩处,为他们的贪婪和欺诈行为付出惨痛代价。

案例三:虚假“养老理财”吞噬养老钱的黑洞

65 岁的张大爷听邻居林大妈说买了收益好的养老理财产品,便也让林大妈推荐“投资顾问”给自己。顾问向他力荐一款“高收益、零风险”的养老投资产品,称收益高且稳。吴大爷心动不已,将 20 万养老金投了进去。

一开始,张大爷确实收到些“利息回报”,愈发觉得自己选对了。可没过几个月,金融公司的客服就失联了,本金和利息都没了踪影。张大爷找到林大妈,才知道林大妈和其他几位邻居也同样被骗,大家这才明白陷入了非法集资骗局,多年积蓄可能化为乌有。

这些惨痛的案例无不警示着我们,非法集资就像隐藏在暗处的猛兽,随时准备吞噬我们的财富和生活。它们常常伪装成诱人的机会,利用人们的贪欲和对金融风险的无知,编织出一个个看似美好的“发财梦”。我们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提高警惕,学习金融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面对任何看似“天上掉馅饼”的投资机会,都要冷静思考、多方核实,切勿盲目跟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陷入非法集资的深渊,守护好自己的财富和生活,让那些非法集资的“黄粱梦”无处可施,稳稳地走在合法、稳健的财富积累道路上。

(新华养老保险北京分公司供稿)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