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不少于10% 北京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新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3 12:00

各门课程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打造100个科学教育特色品牌......1月3日,北京市教委等十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二十条》)的通知,统筹推进学校科学教育提质、创新人才发现培育、科学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社会大课堂实践育人、科学教育资源集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六大行动。

中小学各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不少于10%

基于集团化办学育人新载体,一体化设计成员校科学类课程、课后服务和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小初高学段衔接;开齐开足开好科学类国家课程......《二十条》提出将推进学校科学教育提质,强调要健全科学课程体系。同时要深化学校教学改革,突破单体学校局限,推进集团内课程、教学、师资、教研等优质要素加速流动重组。研制科学类课程教学指导手册和学习任务单,推出一批科学类优秀课程教学案例。通过集团化、城乡学校“手拉手”结对等机制帮助生态涵养区学校及特殊儿童群体上好科学类课程。完善对科学类课程教学的评价机制。

   本市还将建设一批“STEM”教育示范课程,探索贯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融合性、跨学科、整合式教育模式,探索融入必要的艺术、人文学科元素。义务教育阶段落实好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求,普通高中阶段积极开展科学类跨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鼓励学校建设学生创客空间和科学创新实验室,融入工程实践和人工智能要素。

学校实验教学也将不断“强化”,明确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丰富实验教学实施形式,扭转实验教学笔试化、视频化和记忆化倾向。修订中小学办学条件装备标准,及时更新实验器材,支持建设学科功能教室、综合实验室、创新实验室等,鼓励对普通教室进行多功能改造,形成复合型、创新型综合实验教学环境。将初中物理实验考试和初中化学、生物学实验考查落到实处。支持有条件的区建设集展示、体验、探究、协作、交流于一体的实验教学网络平台。 

构建大中小贯通培养链条

在创新人才发现培育方面,《二十条》提出要升级青少年创新学院,统筹全市优质资源,加强培养基地的认定、管理和过程指导,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开展成果效度评价、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搭建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开展长链条培养持续追踪。发挥在京高校科研资源优势,面向全体中小学生开展数学节、科学节系列活动,组织数学与人工智能、天文与航天、能源与材料、机械与电子、生物与医药等主题的特色夏(冬)令营,形成以“两节两营”为支撑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发现培养体系。

本市还将探索大中小贯通培养的新载体。坚持“有组织”培养,建立市、区、校三级培养体系,构建大中小贯通的培养链条,形成灵活弹性的学习成长环境。汇集大中小学、校外教育、科研院所等优质资源,建设一批培养基地。探索大学、中学双导师制。支持有条件的区建设科学高中,探索衔接大学的贯通培养机制。建立有科学家潜质学生的成长档案,持续开展跟踪支持。鼓励高校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实验室等科技资源,与中小学共建科学教育基地,协同组织科学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认识和接触科学的途径。支持中小学与高校联合教研,推动教学内容、方法更好衔接。鼓励高中学生参加高校学术活动,开拓科研视野。支持高校建设中小学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智库等,推动改进科学教育理念、内容和实施方式。

每所小学将至少有1名理工类硕士任科学教师

科学教师队伍能力也将“提升”,《二十条》明确要配齐配强科学类课程专职教师,加强实验员队伍建设。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各校要由校领导或聘任专家学者担任科学副校长,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 1 所科普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

人工智能赋能科学教育将大力“推进”,开发面向学生的科学教育智能体,为教师教学提供AI助手,为学生学习提供AI学伴。以国家和北京市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载体,提供多元化、数字化的科学教育资源供给。鼓励社会制作“科学公开课”等类型丰富的教育资源。建立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学课程、科学教育场所资源库,强化资源征集、对接、调度机制,便于学校选择使用。推进学校科学教育场景与网络科学教育场景的有机结合。

指导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

《二十条》明确,要将科学教育作为课后服务重要内容,鼓励设立各类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支持有兴趣的学生开展科学探究与实验,培养学生查找资料、探索研究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本市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与高精尖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结合实际建设科学教育基地,配备设备、器材、图书、软件等,培训专业指导人员。引导高科技工农企业开展“自信自立技术产品体验”活动,鼓励学生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本市还将推动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面向学生设立“科学教育开放日”。合理规划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总体规模、设置标准、审批程序,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等科学素养的培养。各区和学校根据需要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优质的科学教育服务。指导学生理性选择参加“白名单”竞赛,引导竞赛活动与科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相融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科学兴趣和特长。

打造100个科学教育特色品牌

《二十条》提出要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行动。探索科学教育监测机制和科学教育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将中小学科学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围;用好社区资源,开发系列家庭科学实践活动,打造“家门口”的科学教育阵地;充分发挥国家级实验区、实验校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大中小学衔接,家校社协同,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打造100个科学教育特色品牌,探索科学教育的有效实践途径。鼓励各区建设示范性中小学科学教育中心。坚持“一区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开展实验区、实验校科学教育示范项目孵化工程,培育推广一批典型经验成果。 

此外,本市将统筹各方资金和项目,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对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特殊儿童群体的支持力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
人民日报 2025-01-23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全文来了!
微言教育 2025-01-22
云南将实施中小学生“壮苗行动” 保证每节课间不少于15分钟
掌上春城 2025-01-09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不少于10% 北京出台20条中小学科教新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3
85.8%受访家长觉得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重要
中国青年报 2024-11-28
北京百万中小学生开启新学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01
北京市通州区启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工作
现代教育报 2024-04-13
中小学科学教育,如何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
光明日报 2024-04-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