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枢纽经济降低物流成本
经济日报 2024-12-25 10:00

物流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中办国办印发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从全局和战略高度确定了降低物流成本“路线图”,“构建现代物流与生产力布局协同发展新模式”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生产力布局是社会生产在一定空间范围的分布与配置,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生产系统的功能发挥和资源配置效率。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演变的新形势,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优化,不再局限于能源、冶金、化工、机械装备等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经济部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高科技产业与保障民生安全的相关产业也被纳入相关范畴。移动互联网、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广泛应用到传统制造业领域,在增加产业布局灵活性、复杂性和集约性的同时,也对缩短供应链空间距离、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物流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制度性成本较高、物流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物流要素资源整合不足,阻碍了效率,抬升了成本。在行动方案中,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加强各类交通运输方式在重要节点上的高效衔接、支持相关城市探索“产业集群+物流枢纽”协同发展模式、依托现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若干国家物流枢纽经济区等举措,正是有的放矢,指向“尽可能以较少的物流费用支出,实现尽可能多的经济产出”的目标。

我国幅员辽阔,产业和资源分布不均衡,把这些举措落实落细,还必须因地制宜,统筹考虑产业基础和物流需求潜力并综合施策。从全国来看,已经发布的6批151个国家物流枢纽具备一定基础,而如何从构建物流枢纽跃升为发展枢纽经济,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亟需破解的实践课题。

枢纽经济要以城市为载体,以物流枢纽为基础设施,以供应链服务为手段,发挥集聚优势形成规模经济。这需要完善物流网络,增强物流枢纽对各类资源要素的汇聚集聚和吸附承载能力,促进流经枢纽的资源要素转化为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统筹枢纽周边地区更新改造和规划建设,拓展实体产业发展空间,引导物流、制造、商贸等产业融合发展。相关城市还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形成产业联动融合更紧密、辐射带动能力更突出、发展特色更鲜明的枢纽经济功能区。

文/金观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