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又贴心!越来越多高校利用体测BMI、饭卡消费等大数据 筛选困难学生悄悄发餐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0 18:35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一同学在网络上以“太瘦了,学校给我发钱了”为题发布视频引发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越来越多高校通过学生体测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食堂饭卡消费情况、经济困难认定情况等大数据筛选出困难学生,悄悄发放补助,这种“隐形资助”不仅暖心,还贴心保护了受助学生的隐私。有学校通过利用学生饭卡消费大数据持续9年开展“暖心饭卡”行动,补助资金主要来自师生爱心捐赠。

高校分析学生BMI指数筛选困难学生悄悄发餐补被赞暖心

“同学,你好!经学校信息统计分析,你的BMI指数偏低,学校已向你的校园卡打入400元。学习之余,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你的健康是我们最大的牵挂!如需帮助,请联系学校资助管理中心。”近日,武汉理工大学有学生晒出来自学校的暖心短信,网友纷纷表示:“好暖心,很感动,必须点赞”、“早上就要我的眼泪,天很冷,心却很暖”。

除了该网友,武汉理工大学有不少同学也都收到了同样的短信。该校资助管理中心的老师介绍,学校会参考体育学院提供的学生体测数据,来评估哪些学生符合发放标准:如果学生被认定为有困难且满足连续两年低体重指标,就可以获得本次补助。

2023年4月,华中农业大学也因约谈关爱体重偏轻的学生暖上了热搜。近日,该校部分BMI指数偏低的学生又收到了学校发放营养券的暖心短信。据了解,该校已连续两年开展在校学生BMI数据的挖掘分析,探索筛查因经济困难导致BMI指数偏低的“隐形困难”学生的资助方式。第一年,该校从1431名低体重学生中筛选出81名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用餐费用拮据的学生,每人发放困难补助300元、营养券200元。根据2023年低体重数据显示,除去2023届毕业生,已有19名受助学生体重指标恢复正常。

第二年,该校从1597名低体重学生中筛选出87名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用餐费用拮据的学生,每人发放300-500元不等的困难补助和200元营养券,共计资助45600元。

“静悄悄”的资助更暖心 多所高校利用BMI、饭卡消费等大数据隐形资助困难学生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多所高校通过学生BMI指数、食堂饭卡消费情况、经济困难认定情况等大数据筛选出困难学生,悄悄为学生发放补助。这种“隐形资助”无须公开学生个人信息,也无需学生本人申请,不设置班级评议和公示程序,保护受助学生的隐私。这么做的学校越来越多,除了上述学校外,还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

今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的部分学生也收到了短信:“亲爱的同学你好,结合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和食堂消费情况,学校已为你的饭卡充值一笔餐补,请及时查收。” 据了解,饭卡补贴是西安交通大学隐形资助的重要形式,为每月消费次数多且低于平均水平的家庭经济困难同学,直接充值一笔补助到学生饭卡,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需要。

去年冬天,北京邮电大学也利用大数据系统,精准到人,为全体受资助学生发放北京市特困补贴,直接将饮水、洗澡、电话补助直接发放至学生银行卡中。有学生表示,忙起来的时候,没有关注过一些日常细碎的支出,比如每月洗澡可能花30元,一学期接热水要20元,办校园电话卡优惠后每年也要花200元电话费……很幸运的是,学校没有忽视这些细节。“在我看不到的地方,总有人在默默给予我支持。”

有高校已连续9年开展“暖心饭卡”行动 补助资金主要靠师生爱心捐赠

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南京理工大学已连续9年开展“暖心饭卡”。早在2016年,该校为了给贫困生解决吃饭问题,将每个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每顿饭平均消费额不足7块钱的学生列为受资助对象,偷偷往学生饭卡里充钱。有学生说,“作为一名被资助的同学,每个月发现卡上默默多了几十甚至两百多的时候,真的很感动。学校既照顾了我们的自尊心又切实地帮助到了我们。”

据了解,“暖心饭卡”项目是由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于2016年策划发起并组织实施的,借鉴先进的大数据技术、校友师生的微公益行为与精准资助贫困生有机融合,学校基金率先出资100万元作为种子基金启动项目,后续运行主要依靠广大校友师生的爱心捐赠。

截至2024年10月31日,“暖心饭卡”项目共计接受捐赠6618次,善款合计6502910.05元,共计支出善款6057943.35元,发放饭卡补助款67批次,帮扶学生31444次,加上种子基金仍结余1444966.7元。

实习生/苏海韵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戴幼卿
编辑/李涛
校对/房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