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以“旧书新知”为品牌的北京市旧书交易交流活动开展一年以来,全市434家实体书店增设“旧书新知”专区,194家实体书店提供旧书回收服务,登记在售旧书达80余万册。
旧书交易体系持续壮大
线上线下,旧书交易体系持续壮大。国内最大的古旧书实体店中国书店线下门店展销旧书12.6万种,年营收额约5500万元,全国最大的旧书线上交易平台孔夫子旧书网月活用户超百万,古旧书年交易3000万件、交易额12亿元;
纵深持续,旧书交易交流活动多点开花。春节期间,全市范围内共举办60余场以“旧书新知”为主题的系列文化庙会活动,西城区“读书报国”旧书市集、东城区“钟鼓书韵”旧书市集在内的70余场次市集活动,吸引了超百万人次参与并创造了约350万元销售收入;
多措并举,旧书市场体制机制日益健全。市级统筹明确工作方向,组建“北京市古旧图书业务专家库”,组织50多家市区党政机关向基层捐赠旧书,持续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扶持引导,旧书交易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将旧书业务纳入市区实体书店扶持范围,引导旧书服务网络持续拓展和优化,2024年市级奖励规模达1100余万元。
深耕内容,守望一方“故纸”
位于东直门内北小街2号楼的北京博文书社,是一家以“文物、考古”为主体的专业学术书店,因藏有古籍、文物考古、典藏艺术、展览藏品图录等万余种书籍,深为国内外专业学者、文博爱好者所推崇,是北京市的特色书店、示范书店。
“就像这标语中所说,让旧书找到新知己,从旧书获取新知识。”高群指着书架上陈列的“旧书新知”的标识,强调这不是一个口号,更是博文书社对于旧书营销的核心服务理念。书社致力于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每一本被时光雕琢的旧书都能遇见珍惜它的新读者,同时,也让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书籍,在新主人的手中焕发新的生命力,传递知识、启迪思想。
一年来,“旧书新知”品牌活动顺应民间旧书流转流通旺盛的需求,围绕“搭平台、建机制、常态化、可持续”的工作原则,让旧书交流活动多开花,越来越多的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参与到活动中。目前,北京市434家实体书店增设“旧书新知”专区,194家实体书店提供旧书回收服务。
旧书交流,街乡邻里的社交新方式
轩辕书馆作为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伙伴单位之一,是促进地方文化建设、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的重要承载地。轩辕书馆已累计收藏超过15000册往期杂志。这些优质资源的整合成为吸引摄影家、艺术家等专业人士的重要因素,不仅提升了书馆的文化氛围,还促进了整个汽车主题产业园区文旅板块的发展,展现出轩辕书馆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在北京,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伙伴单位还有很多,他们散布在街乡、村居的各个角落,正以旧书为媒介,引领着邻里社交新风尚。
今年以来,东城区创新策划了“邻里共读 旧书陈香”系列活动,重点打造龙潭中湖“旧书新知”市集、美后肆时景山市民文化中心“肆时藏书节”等系列旧书品牌活动,设置旧书交换角、旧书漂流专架等将旧书流通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旧书承载的情感与记忆连接更多社区居民。
前不久,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示范活动之通州区 “运河文化润民心” 主题活动在大运河文化讲习所盛大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分享了多年来带动家人、邻里参与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活动中,通州区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 10家单位被授牌为 “北京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为基层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注入新动力。
一年来,北京市发挥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作用,全年共开展旧书交流、旧书交换等活动近500场,推动旧书活动进社区、进楼宇、进高校、进机关,动员各界参与,让广大读者感受换书、淘书乐趣,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旧书阅读分享需求。
绿色循环,构建京津冀旧书交易网络
在环保理念蔚然成风与文化消费日益繁荣的背景下,二手图书市场正悄然升温,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在众多旧书交易平台中,多抓鱼凭借其独特的二手书处理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把控,让每一本经过其手的旧书都焕然一新,焕发新的生机。
多抓鱼,是一家靠二手书买卖起家的电商平台。2017年在北京创立之初,多抓鱼只是一个在微信群中用Excel表格列出二手书信息的交易平台。基于地理位置优势、运营成本考虑、产业链布局以及政策环境支持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2018年,多抓鱼也将旧书工厂搬到了天津市武清区。随着业务量的不断扩展,多抓鱼逐渐推出了小程序和APP,不仅在线上平台积累了大量用户,还成功开设了线下实体店。2019年,多抓鱼在北京大望路开设了第一家线下实体店,以其独特的工业风和怀旧感设计,迅速成为文艺青年的打卡圣地。
北京市依托其丰富的实体书店资源与悠久的旧书业务历史,充分发挥首都的引领作用,携手京津冀地区共同搭建起一个覆盖广泛、结构完善的旧书交易网络。
摄影/乔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