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武庙、永泉庵等七处西城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公开招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30 12:47

继开展两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后,10月30日,北京市西城区发布第三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据了解,此次面向社会公开推出活化利用的文物建筑共有7处,分别为砖塔胡同关帝庙、真武庙、永泉庵、婺源会馆、秦良玉屯兵处、西单饭店旧址、聚顺合栈南货老店旧址。

微信图片_20241030123812.jpg

修缮后的关帝庙

在西城区第二批文物活化利用项目中的钱业同业公会内,北京古玉文化馆正式入驻,各类古玉藏品静静地散发着柔美的光,似乎在低述着悠久的历史,成为西城区文物活化利用的又一例证。

微信图片_20241030123801.jpg

修缮后的永泉庵

就在古玉文化馆内,西城区发布了第三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7处建筑分布在什刹海街道、大栅栏街道、椿树街道、金融街街道等区域内,周边文商旅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像真武庙、永泉庵与德胜桥组成的“一桥两庙”,是德胜门内大街上的地标性历史文化景观,地处什刹海地区的西海东沿,地理位置优越;砖塔胡同关帝庙坐落于具有700多年历史、被称为“北京最古老的胡同”砖塔胡同中,该建筑始建于清代,院落坐北朝南,三进院,格局保存完整;秦良玉屯兵处是为纪念明末著名四川籍女将领秦良玉两次率军北上,抵抗女真人入侵,并成功保卫京城,将秦良玉驻军处命名为“四川营”,并在此建造“石芝庵”以作祭祀之用。

微信图片_20241030123807.jpg

修缮后的真武庙

“与前两批项目不同的是,在第三批项目中,西城区又拓展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径,从中选取了秦良玉屯兵处,试行从修缮阶段就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按文物部门批复的方案进行修缮。”西城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勒真介绍说,这种活化利用的模式,可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提早介入,利于修缮和后期合理利用的衔接。

勒真指出,西城区是北京营城建都的肇始之地,历史传承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北京的“文物大区”。目前,辖区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72处。“十三五”时期,西城区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区属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至今,37处已经实现完全腾退,其中18处完成修缮,实现对外开放7处。

对于腾退后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西城区坚持“系统谋划、整体布局”的原则,服务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据文物历史价值和区域特色,从点到线再到聚落,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片区。向社会发布的前两批文物建筑中,已开放3处,即将开放1处。其中,新市区泰安里被打造成为一个集社交、创意、阅读、美食、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文化艺术空间,一经亮相迅速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和周边居民活动的好去处,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文物建筑保护工程项目,入选2022年度西城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十大优秀案例,成为全国首个文物活化利用信用融资项目;歙县会馆建设成为金融与文化交流中心,致力于促进中英金融与文化的交流合作;钱业同业公会成为古玉文化馆,旨在传承和弘扬悠久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同时,梨园公会将建成京剧艺术交流传播中心,即将对外开放。

据悉,第三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工作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所有社会机构均需通过公开竞争方式获取西城区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拟参与本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的社会机构可按照流程渐次推进。相关信息在西城区人民政府官网https://www.bjxch.gov.cn/、国家文物局官网http://www.ncha.gov.cn/、北京市文物局官网http://wwj.beijing.gov.cn/、投资北京国际有限公司官网http://www.bjinvest.com.cn/等渠道同步发布。

勒真强调,所有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遵循的最基本原则是必须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建议在投标前要对该建筑的历史价值充分了解,这样做出的活化利用方式才能更契合其文化属性。”同时,勒真表示,目前国家对于文物的活化利用给予了更开放、更支持的态度,“可以通过配套的商业服务、研学、沙龙等形式可持续经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魏彤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