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下单”能实现“三赢”?别把事情想简单了!
中工网 2024-10-12 11:00

代买快餐、代打车、代订酒店、代买电影票……据《工人日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代下单”消费模式在网络上迅速兴起。从餐饮、娱乐到出行、旅游,不少交易平台上的“代下单”服务以“骨折价”吸引了众多消费者。

“代下单”是如何获得大幅优惠的呢?背后的逻辑并不复杂,这当中,一些中间商靠的是到处寻找低价和优惠产品,然后二次销售获利;另一些则是利用自己的会员优惠等来帮他人下单,赚取服务费。一波操作下来,消费者省钱,代下单者(中间商)获利,商家也收获了更多销量,不过,这种看似“三赢”的模式实则暗流涌动,风险不小。

对消费者而言,首先,由于下单者和实际使用者不同,“代下单”的产品或服务一旦出现问题,维权的难度会有所增加。其次,如果 遇到别有用心的中间商,又没有合同条款的约束,消费者很可能无法获得预期的商品或服务,甚至可能被欺诈。再有,在“代下单”过程中,消费者往往需要提供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这些信息泄露的风险其实也很大。

对于中间商来说,并不是差价赚到手就万事大吉了。商家提供的一些优惠权益,往往仅限于特定客户本人,如果特定客户把相关权益和优惠用于他人,很大程度上相当于违反了与商家的约定,若发生频次较多、金额较大还可能涉嫌非法经营。所以,“代下单”真的不是赚差价这么简单,未必不会“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商家而言,“代下单”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大量“代下单”中间商的存在,可能导致消费者获得同一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同,进而扰乱商家的正常定价体系。另一方面,对于拥有大量付费会员用户的商家而言,“代下单”泛滥,其实也是对会员权益的一种稀释,长此以往,会员用户对商家的信任度、满意度可能就会下降,进而影响商家的口碑和形象。

目前,“代下单”这种消费模式尚未被纳入监管,大多数交易仍处“灰色地带”。参与其中的各方其实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也往往会面临利弊得失的衡量与选择,希望大家都能多一些审慎、多一些深思熟虑,避免将自己置于风险中。

文/工视评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别把直播带货想简单了
经济日报 2024-11-03
别把购物节弄成算术节!
经济日报 2024-10-30
别把购物节弄成算术节
​经济日报 2024-10-30
半两财经|订机票遭遇“退高买低”套路 平台涉嫌欺诈已有消费者起诉要求“退一赔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3
今年下单更简单?天猫“双11”明日启幕
证券时报网 2024-10-13
低成本“薅羊毛”?背后陷阱重重 记者调查多个渠道发现信息泄露风险极大
解放日报 2024-09-20
“秒付”订单仍未抢到免单资格 消费者认为有猫腻 法院:构成消费欺诈 退一赔三
扬子晚报 2024-06-07
万物皆可“代下单”?是甜头还是麻烦
中国之声 2024-04-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