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飞羽被人剪短,指甲和上喙被剪断,双脚被捆绑着丢弃在路边…… 去年冬天,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接到一只红隼,因其伤情比较严重,康复师一度担心它未来无法捕猎生存。但让人欣慰的是,这只红隼在中心治疗的10个多月期间,逐渐康复并且达到了放飞标准,于今天(2024年9月26日)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回归自然。
红隼在奥森回归蓝天 获救时被捆绑着丢在路边
26日14时许,北京猛禽康复中心的康复师携带猛禽运输箱,来到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两只运输箱内分别装着的赤腹鹰和红隼,均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康复师选定一处开阔地,准备先放红隼。
放飞红隼(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北京青年报记者看到,康复师将猛禽运输箱缓缓放在地面上,箱口面向树林打开,红隼看到外面的世界,毫不迟疑地扇动翅膀一跃而起,瞬间钻进树林、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之后放飞的赤腹鹰和红隼一样,毫不犹豫地奔向大自然。
放飞赤腹鹰(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化面积大,地势比较开阔,野生动物较多,生境对猛禽会比较友好。”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经理郑智珊表示,率先放飞的红隼是比较常见的猛禽,对城市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地处城市中的奥森公园对其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猛禽在放飞前需要达到怎样的标准?郑智珊介绍说,他们在放飞猛禽之前要进行两方面的评估:首先猛禽的身体状况和飞行能力要保持良好,曾经的伤病已经解决;其次在行为上,猛禽要对人类保持正常警惕,既不亲近也不主动攻击。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数据显示,此次放飞的红隼,今年8月的称重结果是190克,胸肌附着龙骨突的指数为4.5,而它去年刚到中心时的体重为150克,胸肌附着龙骨突的指数也只有3.0。而最糟糕的是,这只红隼曾被人虐待且伤情严重。
这只红隼被市民发现时,指甲被剪脚被捆绑(赵静拍摄于2023年11月15日)
时间回到2023年11月15日傍晚,在通州区新华北路的一座公路桥上,有市民发现一只被遗弃的红隼并将其带至路边,碰巧赵静女士从这里经过。“当时这只红隼的双脚被胶带捆绑,脚爪和上喙几乎全无,有可能是被人虐待过,导致其丧失捕食能力。”据赵女士回忆,她当时联系到多家单位,但都无法为红隼提供救助,最终找到了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这只红隼在赵女士家度过一晚后,于次日被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接走。
指甲和上喙被剪断 红隼疑似遭遇虐待
来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后,康复师先为红隼做全面体检,发现其血检白细胞高于正常值,结合外伤表明其存在感染。而让人气愤的是,这只红隼的部分初级飞羽、所有指甲以及上喙都被人剪断,其中双侧的第三趾都被人从关节处掰断,有骨头已经暴露。康复师们怀疑,这只红隼是被人虐待并绑住双腿,丢弃在公路桥上。
红隼在中心接受治疗(图片提供/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据郑智珊介绍,猛禽指甲的芯部是由骨骼构成,长度几乎到达指甲尖端,剪得过深会导致猛禽疼痛且可能引发骨髓炎等病变,从根部剪断更会伤及骨骼,引发严重问题。“而猛禽是靠爪子捕猎,它双侧的第三趾都已被截掉一部分,如果其余的指甲不能长出来,那它将无法回归野外。”郑智珊告诉北青报记者,中心所有康复师都担心这只红隼的指甲不能再长出来。
红隼的上喙恢复后(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猛禽处于食物链顶端,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据《北京鸟类志》记载,红隼为体型稍小的猛禽,通常在山丘岩石上、高树顶端、电线杆上长时间停留窥伺地面上的猎物,如昆虫、蜥蜴、小蛇、松鼠、蛙类等,一旦发现猎物它便突然折合双翅,快速俯冲下坠直扑猎物,偶尔也会捕食飞行中的小鸟。
红隼长出指甲(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在为红隼治疗的过程中,康复师对其被剪断的指甲和上喙、被掰断的脚趾进行彻底消毒,对指甲进行了包扎。由于被掰断的脚趾有部分坏死,康复师对坏死部分进行了截肢,缝合伤口后将其包扎。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一次次的伤口处理、用药、血检监测,这只红隼的指甲和上喙逐渐长到正常水平。
笼舍内的红隼(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遗憾的是,这红隼被人掰断的脚趾再无恢复的可能,它只能带着残疾之身去适应野外生活。
初级飞羽全部被剪掉 猛禽遭人为伤害并非个案
从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接救情况来看,鸟类遭到人为伤害并非个案。
2023年5月1日,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迎来一位“稀客”。当日清晨,生态摄影师张戈在官厅水库北岸拍鸟时,发现一只身体瘦弱且无法飞行的短趾雕,遂将其送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经检查其两翼的20根初级飞羽所剩无几,导致它无法飞行,直接影响其捕食。康复师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野生猛禽不太可能受伤到这个程度,不排除其有被人为饲养的历史。接下来,康复师为这只短趾雕进行了“保护性接羽”。
猛禽康复师为短趾雕检查羽翼(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由于这是中心历史上接救的第一只短趾雕,在其“库存”中并无短趾雕的备用羽毛。康复师参照专家的建议,采用苍鹰、雕鸮、游隼等其他物种的飞羽代替,将其与短趾雕尚存的缺损羽毛的羽根粘接在一起,有了这15根飞羽的支撑保护,可以辅助新羽轮流长好。今年8月,这只短趾雕的称重数据为1704克,相比去年5月接救时增重250克,等到其羽翼丰满、达到放飞标准,就可以放归野外。
笼舍内的普通鵟(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今年1月25日,一只普通鵟来到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这只鸟同样有过被非法饲养的经历,原因是它的初级飞羽全部被剪,爪子的指甲尖也都被剪短。大面积的羽毛损伤需要通过自然换羽来解决,今年春天它开始换羽后,中心康复师定期在其食物中添加特定的维生素,促进它的羽毛和指甲生长,逐渐它的指甲长到了正常的形态与长度,被剪掉的飞羽也基本换完,并达到了放飞标准。9月19日,这只普通鵟在延庆区的百鸟草甸回归自然。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 因人为伤害接救的猛禽 从每年98只下降到19只
对话人: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经理 郑智珊
北青报:在中心接救的猛禽中,遭到人为故意伤害的情况多不多?
郑智珊:从中心接救猛禽的伤情分析,非法饲养猛禽、人为伤害猛禽的情况的确存在,但从总体数据来看,这样的情况明显在减少。北京猛禽救助中心成立于2001年12月,从2002年开始计算,中心成立的前五年,因人为非法饲养、贩卖、伤害原因接救的猛禽平均每年有98只,但近五年来这一数字明显下降,平均每年接救为19只。
北青报:中心接救猛禽的线索来自哪里?
郑智珊:北京猛禽救助中心已成立23年,接救猛禽达40种6000多只,比较常见的有红隼、红角鸮、纵纹腹小鸮,也接到过比较罕见的猛禽如金雕和秃鹫,接救地点覆盖北京的16个区,这全部来自公众的救助线索。一些猛禽遭人伤害,甚至虐待后被遗弃,任其自生自灭,所幸被一些好心的市民发现。在接救过程中,我们还遇到过有的救助人非常谨慎,担心自己在救助猛禽时的行为会构成非法饲养野生动物,可见公众对于野生动物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敬畏之心。
北青报:在中心接救的猛禽中哪类伤情比较突出?
郑智珊:从近三年的接救情况来看,“鸟撞”是日益突出的现象。在城市中有很多高大建筑物,外立面有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像镜子一样会反射高大植物,猛禽在高速飞行时不容易分辨出玻璃幕墙的存在,从而导致撞伤、骨折。中心的康复师经常要为猛禽治疗骨伤,并进行术后康复。同时,我们会宣传推广“防鸟撞贴”进而降低鸟撞的概率。
北青报:对于自然坠巢的猛禽中心采取怎样的干预态度?
郑智珊:每年5月至8月是鸟类的繁殖期,在这一时间段,我们接救的猛禽中有多半是雏鸟或幼鸟,它们可能因为复杂的原因而落巢或在学飞过程中遭遇极端天气。如果是在野外环境中自然落巢的猛禽,它们的父母会持续照料,所以我们一般不会干预,但现在很多猛禽栖息在城市的楼宇中,猛禽一旦坠巢,所面临的环境会比较危险,如果没有受伤我们建议设法将其放回巢穴,如果发现其受伤或周围环境较危险,我们建议联系专业救助机构。在北京区域发现伤病猛禽,可联系北京猛禽救助中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