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换脸”诈骗?新技术建起安全屏障 “AI火眼”5秒识破“AI换脸”
广州日报 2024-09-09 07:35

如何快速识别AI换脸变声诈骗,深度鉴伪让AI换脸诈骗无处遁形。如何为“一老一小”构建安全通信环境,AI技术强力反制电信诈骗。昨日,2024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拉开序幕,网络安全博览会也同步举行。记者现场采访多位业内行家,探营博览会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产品与服务等展区,了解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看“黑科技”如何筑牢网络安全屏障。

人脸“移花接木”李鬼变李逵

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发展和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如今,利用“AI换脸”“AI换声”等虚假音视频进行诈骗、诽谤的违法行为已不少见。早在去年,中国互联网协会便曾发文提示“AI换脸”新骗局。

在天融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助理总裁张博向记者详细展示了AI换脸过程和原理,并对如何防范AI换脸诈骗提出建议。展位前,摄像头正捕捉一名工作人员的面部变化,与此同时,出现在屏幕上的却是另一张脸,两者表情变化几近一致。“只需要输入一张正面静态图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便可以实时‘移花接木’。”

他进一步介绍,AI换脸的3大步骤原理:面部识别追踪、面部特征提取、面部变化融合。“整体的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深度学习,精准识别人脸图像,然后提取眼睛、鼻子、嘴巴等重要的面部特征,把这些特征与目标人脸图像进行匹配、替换和融合。”

如今“AI 换脸”技术已经比较成熟,甚至能够实现视频通话的实时换脸,虽然单凭肉眼很难分辨,不过张博指出,只要稍加留心,“AI换脸”还是有明显破绽,“马脚”就在面部轮廓和光线。“如果接收到视频信息、视频通话,要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轮廓是否存在异常的模糊,光线是否正常。”张博说道,“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要求对方快速大幅度地抬头、点头,转头,然后来仔细观察这个过程当中,面部轮廓是否有异常模糊。”

不过张博指出,防止网络诈骗还是要从上游入手,首先要防止个人信息的过度外泄。“需要采集面部信息的场景,市民群众还是需要额外留心网络环境和周围环境。”在遇到疑似AI换脸的场景中,可以选择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比如说给当事人打个电话,确认对方身份是否真实。

用“魔法”打败“魔法” 深度鉴伪5秒辨真假

“AI换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伪造的内容难以被肉眼分辨出来。如何精准识别“AI换脸”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移动展位的现场,一个AI换脸视频被实时鉴伪技术精准识别为伪造,整个过程仅需5秒左右。深度合成换脸实时鉴伪体验区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围观,纷纷上手体验深度验鉴伪技术。“我们先是模拟诈骗分子AI换脸的过程,再去反向学习技术,进而升级迭代反制系统。”中国移动信息安全与管理运行中心副经理王晓晴介绍,中国移动在实名入网业务上开展了试点应用,基于鉴伪技术可实时检测实名验证过程中的AI人脸,主动防范AI换脸线上开卡、补卡等风险发生,鉴伪的精确率达90%以上。

“一旦辨别为AI人脸就会弹窗警告,提醒相关用户存在的风险。”王晓晴表示,深度鉴伪技术还将在5G新通话等业务场景中试点应用,对新通话内容进行伪造检测、内容有害检测等,及时发现涉诈有害风险,有效防范涉诈等违法违规事件。

不仅如此,深度鉴伪技术还可为多业务场景赋能,包括金融行业中人脸认证环节检测AI人脸、互联网行业进行AI人脸检测及有害内容审核等。王晓晴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技术优化迭代能够赋能各行各业的发展,也能为AI技术发展筑起一道安全的铜墙铁壁。

精准识别25种骗局 让“一老一小”安心通话

老年人和未成年人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较为单一,对各种骗术了解不多,容易成为诈骗分子“下手”的对象。如何为“一老一小”构建安全通讯环境?通过通讯技术手段拦截电信网络诈骗电话或许是一种新的尝试。

记者在中国移动展位看到,一位观众体验名为羲和·防诈卫士的全场景防诈服务,运用这一服务远程临时停机用户家人的手机,防止诈骗电话继续轰炸。“当‘一老一小’接到诈骗电话轰炸时,用户可以给他的家人进行远程微停机——停机期间无法上网、没有通话功能,让骗子无从下手。”王晓晴介绍,该项服务通过AI自动检测到用户家人接听疑似诈骗电话时,将自动向用户及家人发送必达通知,实现识别预警。若家人处于通话中并未看到提醒消息,用户可向家人发送语音预警,直接在当前来电中插播语音提醒。同时用户可以远程临时停机家人的手机,防止诈骗电话继续轰炸。

“该系统是融合号、卡、消息、通话、大数据、AI、防诈险等资源禀赋和特色能力,一站式提供智能识诈、智能预警、智家联动的全场景防诈服务。”王晓晴表示,这一服务提供25种骗局套路文本的识别,目前准确率达到99%。

如何识别“换脸骗局”

如果接收到视频信息、视频通话,要仔细观察对方的面部轮廓是否存在异常的模糊,光线是否正常。

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要求对方快速大幅度地抬头、点头,转头,然后来仔细观察这个过程当中,面部轮廓是否有异常模糊。

防止网络诈骗还是要从上游入手,首先要防止个人信息的过度外泄。

在遇到疑似AI换脸的场景中,可以选择通过更加直接的方式,比如说给当事人打个电话,确认对方身份是否真实。

文/叶作林 侯翔宇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制作、传播、教学……“AI换脸”背后藏着的“生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31
调查|制作、传播、教学……“AI换脸”背后藏着的“生意”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31
“AI捏脸”解压?背后风险不容忽视 已出现利用换脸技术的敲诈勒索案件
解放日报 2024-11-06
现代版“画皮”:AI换脸生成“爱情骗局”,杀猪盘正走向人工智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0-16
打击AI换脸诈骗 技术力量当有更大作为
中国青年报 2024-08-21
AI换脸精准诈骗难以防范 全国人大代表建议 推进立法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应用
法治日报 2024-04-09
AI“多人换脸”冒充公司高层 香港一财务职员被骗2亿港元
南方都市报 2024-03-28
“摁鼻子”就能识破“AI换脸”?随着技术发展,这招未必靠谱
解放日报 2024-03-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