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元初何以弃金中都旧城
天天精彩
2024-09-06
+ 关注

元大都城平面示意图

朱祖希(著名史地学者)

早年间,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曾接待过一来华访问的英国建筑师。当他们走过北海大桥,看见浩瀚的水面衬托着金碧辉煌的故宫和北海白塔山之后,这位英国学者不无感慨地说道:中国人真伟大!在这样一个完全呈对称式的城市里,突然有这样一处不对称的海,这是谁也想象不出来的。能有这样的规划思想和手法,实在是一个大胆的创造……

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更是这样赞美北京城:“这种伟大的总体布局,早已达到了它的最高水平:它是将深沉的对大自然的谦恭情怀与崇高的诗意组合起来,形成任何文化都未能超越的有机图案。”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也是产生城市的生命之源。元初建大都新城时,放弃金中都老城,实际上是从原先“水流涓微,土泉疏恶”的莲花河水系,转移到“河面宽阔,水源充足”的高梁河水系,究其根源也在一个“水”字。

12世纪末、13世纪初,我国北方又一个游牧部族崛起,逐渐壮大的铁木真部族结束了蒙古族长期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各部落。1206年铁木真正式建立蒙古政权,被各部尊称“成吉思汗”。1215年蒙古骑兵突破南口一带天险,直抵金中都城下。但当时的蒙古贵族并没有要在这里建都的打算,遂将金中都城宫殿尽行焚毁,只剩下一片“瓦砾填塞,荆棘成林”。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怀抱着灭亡南宋一统中国的勃勃雄心,从蒙古高原的都城——哈喇和林来到燕京。可在当时,也就只能驻跸在原金中都城东北郊外的行宫——位于今北海公园琼华岛大宁宫,并深深地喜欢上了这碧波荡漾、景色绮丽的好地方。

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称“汗”,并派遣其谋臣刘秉忠来燕京相地。后决定放弃金中都旧城,并以琼华岛为中心,修建元大都城。

这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因为正是这一次的城市迁址,奠定了日后北京城发展的基础。综合多方面的考证,元初放弃金中都旧城可以概括成以下几个原因:

1.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尊崇自然,逐水草而居”是他们的生活准则。同时,又有把曾经被烧毁过的城址看作是“马兀八里”(意为“邪恶之城”)的习俗,认为再在原址建设新城是不吉利的。

2.忽必烈曾驻跸建在今琼华岛的金大宁宫宫苑,对那里所拥有的大面积水域印象很深。所以,才有派遣谋臣刘秉忠前来燕京相地的举动。

3.由于原金中都城的所在地年深日久,浅层地下水已被污染,而原有的地表水供应地莲花池的水量供应也已很有限,恐难以承受新建都城需求。

4.金中都城位于永定河所形成的洪冲积扇的西南侧,地势偏低,易遭受洪水威胁。而大都新址却处在地势相对较高的“脊部”,更重要的是,还存在有古高梁河在迁徙过程中所遗留下的水面开阔的天然水域,正可以为未来的大都城提供丰沛的水源。

元建大都城之后,还有明清两代北京城数百年的延续,永定河洪水始终也未曾侵入北京内城的情况,也足以证明了当年刘秉忠的选址决策是何等的正确。

北海白塔

元大都城是从至元四年(1267)开始兴建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全部建成,历时达18年之久。其中仅宫城部分,便花了4年时间,而且征调了中都、真定、顺天、河间、平滦等地的民工达2.8万余人。不仅如此,还有来自亚洲和阿拉伯国家的技师(也黑选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工匠(来自尼泊尔的阿尼哥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反映在元大都城的规划设计上,不仅传承了我国自古以来帝都建设的传统规制并有所创新,而且还吸收引用了域外的建筑技巧和形式。因此,历史上的元大都城,既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杰作,同时也包含了亚洲和阿拉伯人民智慧的结晶。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这样赞美元大都城:街道其直,此端可见彼端。盖其布置,使此门可由街道远望彼门也。城中有壮丽的宫殿和美丽的官邸房舍甚多。城内有呈方格状的道路,行人由此往来。大路两旁,有各种各样的商店,货物应有尽有。全城的规划设计犹如棋盘。真是美善之极,我简直是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它了……

供图/朱祖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