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下午,京港文学对话活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北京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新晋得主乔叶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周洁茹以“女性书写的南来北往”为主题,深入探讨京港两地文学特色及女性写作经验,与广大读者分享交流创作心得。
乔叶出生于河南北部村庄,其文学创作深深烙下了北方故乡的印记。她创作了《宝水》《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走神》等多部作品。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宝水》具有“划时代”的特点,是一部以女性视角描写乡村题材的作品,这在近十年来的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乔叶表示,从河南到北京,从乡村到城市,地域的流动带来了写作不同的节奏感,也提供了不同的文学滋养,就像盐溶于水一样,虽然盐不被看见,但给水带来了新的滋味。女性作家往往有着细腻的情绪感知力和共同的身体感受,通过书写故乡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女性人物的生命状态与精神处境,使得女性经验得以跨越时空完成接续与复现。她以女性视角关照自我、认知世界,挖掘女性内在的情感诉求,向读者呈现出了一片广阔的女性心灵图景。
周洁茹同为70后女性作家,出生于江苏常州,现为浙江传媒学院驻校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妖的网》《中国娃娃》,小说集《小故事》《美丽阁》,散文集《大围有个火锅店》《成为作家》等多部作品。
周洁茹现居中国香港。相较于乔叶关注乡村,周洁茹笔下的人物一直在城市环境中。近年来,周洁茹聚焦香港,讲述了在香港作为异乡背景下的女性婚姻生活及情感故事,描绘女性成长过程中的爱情、婚姻、期待、欲望以及挫折等,在笔下形成丰富立体的都市女性群像,作品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她表示,在经历了数年的停笔后,香港让她找回了作家的本心,重新与文学产生链接。女性的一生,往往是寻找自己姓名的一生,女性作家也是如此。写作让她找到了自己、成为了自己。
在对谈中,两位作家一致认为,文学是人的文学,在对外表述时可能会贴上各种标签,但本质上并没有地域、代际之分。北京作家与香港作家关注的都是人类的真实处境与内心世界,期待两地作家能够互相书写、彼此照见,不断拓宽写作与生命的场域,并通过文学的深度链接,增进两地读者的心理亲近与文化认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