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子(媒体人)
◎看韩剧《毕业》,最感人至深的不是男欢女爱,而是编剧对他们国家现当代文学史的由衷热爱。在拘谨压抑的内卷环境下,每一次剧中人开始讲解文学史的具体篇目时,都给人一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之感,感觉看完这部剧,会有许多莘莘学子由此爱上文学。优秀文学作品曾是社会的先声,又是后世的师表,真好。
◎看《我的阿勒泰》,8集,每集40多分钟,国产剧终于开启散文化生活流的短剧集时代,形式的变革会带来质量的提升。短剧集长度介于电影与电视剧之间,对两者都是不错的预备役输送。
◎总是后知后觉的我,最近开始恶补李娟的散文,她的文字里浸透着生命意识,既琐细又深广,让人联想到许多萧红,一点点张爱玲。不同的是,李娟的命运与强悍的母亲紧紧焊接在一起,母系的持续滋养对于天才少女尤为重要。
◎看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故事很迷离,少女苏菲通过化身为一个老太太,得以接近美少年哈尔,难得一见的老妇配少年。有点性压抑性恐惧的主题,荒野女巫、稻草人、小火苗等象征原始欲望的东西,出现时都是一副病恹恹、力比多严重受损的样子。
◎近期老看李娟的采访,于是顺带读了她一再推荐的《铁木前传》,孙犁确实厉害,彼时,他的白描技法已臻化境,行文干净,洗练,细致。写解放初期北方农村的路线斗争,有鲜明的时代属性,又大大超越了时代。其中美丽的姑娘小满,写得最有气象,当时看着肯定特落后,现在看来,这不就是个人主义、自由意志吗?作者思想太超前了。
◎病母主题。布莱希特在《高加索灰阑记》中,宁愿把孩子判给养母,也不判给生母,多少有点源于他少时母亲患癌,卧病多年,导致对“母爱”有不同的认知。门罗喉咙里同样也卡着这样一根鱼刺,母亲在她14岁时帕金森病显性发作,作为长女的门罗感受到了命运的恶意,以逃离作为反抗,虽然一时逃脱了照料之责,但终其一生,负罪感挥之不去,她很多小说都可视为这一主题的变奏。
◎小说《城堡》的最后,插入了两段女性视角的叙述,篇幅都不小:阿玛莉娅的秘密,和佩碧的故事。一个因为反抗权力,使得自己和家人被全社会孤立,一个是浣碧式的女仆白日梦,幻想着有朝一日取代甄嬛,她们的加入,使本来男性向、纵向发展的故事陡然间变得无比宽阔。
◎写生活中的狗血和污泥浊水,恰恰最能看出作者心地干不干净。
◎这届“歌手”,我愿称之为五旬之战。上一次参赛(2015年,第三届),孙楠面对一群势不可挡的少壮派败下阵来,队员自选总是第一第二,观众排名却四五六七,老了,不合时宜,小圈子里还能敬你是前辈,市场却不买账,就这么残酷。现在风水轮流转,说明什么呢?中老年更懂得珍惜?还有呢?
(朋友圈跟帖:还有就是导演应该是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停留在自己的喜好茧房里。)
◎《走走停停》,龙飞导演,听这名字就觉得来头不小。岳红饰演的妈妈,有一种看淡人生的小津式贵气,精神质地饱满,圆融,她可以角逐年度最佳女配角了。
◎《解释鸿沟》,上半年看得最为愉快的剧集,短短七集,新颖别致,记录了大知识分子、哲学家陈嘉映的书斋生活,以及小圈子迷人的学术氛围,对这一题材而言已经是大体量了。在现代性后现代性之魔摧枯拉朽、纷至沓来之时,看陈嘉映手持一柄人文主义大刀,或者说是木剑,屏气凝神,拔剑四顾,很有意思。
◎看《我爱我很棒》,这几天刷短视频老能刷到,上半年颇有创意的一个综艺,请的都是女网红。余秀华和完颜慧德性格迥异,见面就掐,一对大活宝,后来加入的苏敏和邓静,平静的外表下各有悲苦。都是要求不高,生命力很顽强的女性。
2024.6.29
供图/雨驿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