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仅半年,国联人寿再次启动新一轮增资。
6月7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资项目”。但对于拟募集资金总额没有具体披露,而是“视征集情况而定”。
其实在去年12月,国联人寿第一大股东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刚刚为其完成1亿元的注资。为何短时间内国联人寿再次寻求增资?
时隔半年再次寻求增资
根据对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披露信息,本次国联人寿募集资金用途为“增加注册资本,拓展寿险业务发展空间,有效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风险防御水平。”查阅其2024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发现,国联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70.6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33.42%,分别较去年末下降了4.99个百分点、7.11个百分点。
其实,早在2023年三季度,国联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急剧下滑至63.74%,逼近监管“红线”。尽管国联人寿在2023年底成功执行了增资计划,将注册资本金从20亿元提升至21亿元,推动四季度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回升至74.42%,但这一举措并未能根本性地改善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进入2024年一季度后,该指标再次呈现出下滑趋势。
更为紧迫的是,根据国联人寿预测,到今年二季度末,其核心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或将将滑落至68.06%和126.42%,距离监管明确的50%及100%最低标准愈发逼近。对此,国联人寿回应北青金融称“受国债收益率下行影响,准备金计提增加,消耗了公司偿付能力。对此,公司调整中长期发展规划,优化业务结构和规模,优化资产战略配置,合理控制成本支出,应对经济周期影响,提高偿付能力。”
事实上,国联人寿的增资工作一直处于持续推进中。然而,与业内常见的首先依托内部股东增资的做法不同,国联人寿此次选择以公开挂牌的方式来寻求意向方。在当前经济波动的大环境下,股东们的财务实力和投资意愿不可避免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监管方面也对股东资质及资金合规提出了更严格的标准,这些因素无疑为保险公司增资之路增加了几分挑战。
一季度净亏损超两亿
尽管外部资本注入是应对偿付能力短期缺口的快捷方案,但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终究在于增强其内部盈利能力。2024年一季度,国泰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录得27.59亿元,然而,同期净亏损却达到2.02亿元。
另根据增资项目公布的数据,尽管国联人寿在今年前四个月的营业收入攀升至31.59亿元,但其净亏损额却不减反增,达到了3.09亿元。这意意味着仅在4月份单月内,公司的亏损就已超出了1亿元。
细数起多年来的经营数据,自2015年至2023年,国联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0.16亿元、-1.04亿元、-1.58亿元、-4.41亿元、-1.67亿元、-0.58亿元、0.02亿元、-1.39亿元、-2.24亿元。而截至今年4月30日,国联人寿净亏损超过3亿元的水平,是除了2018年之外的又一新高。
虽然保险业流传着“七亏八盈”的说法,但如今成立第十年的国联人寿,仅在2015年和2021年实现了盈利,并且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超过12个亿,表现确实算不上可圈可点。
净亏损的背后,是资产收益率的走低。一季度,公司净资产收益率-158.12%,总资产收益率-0.81%。与此同时,投资领域的表现亦不尽如人意,其中投资收益率0.47%,综合投资收益率0.97%。
进一步地,公司在人事方面也遭遇了变动。4月,国联人寿发布公告,原总经理夏寒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总经理职务,目前,副总经理赵雪军已暂时接任为公司临时负责人。
夏寒在国联人寿的总经理职位上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回溯前一位总经理刘清欣的任期,其于2015年12月获得任职资格核准,至2017年4月离职,其在任时间也仅为一年半左右。此后的四年间,国联人寿的总经理职位一直处于空缺状态,直至2021年12月夏寒的任职资格被核准。
随着夏寒离职,国联人寿该如何在高管缺位、偿付能力吃紧的多重压力下力挽业绩“狂澜”?北青金融持续关注。
文/张紫瑜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