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继续“按兵不动”,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改变吗?
经济日报 2024-06-22 18:23

6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1年期LPR为3.45%,5年期以上LPR为3.95%,均与上期持平。作为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定价之“锚”,LPR保持不变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了改变?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如何把握?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方向在哪?一起来看本期快问快答↓

问:LPR保持不变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了改变?

答:我国货币政策立场没有改变。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有力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在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上,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回顾货币政策及成效时,强调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

潘功胜表示,今年以来,全球通胀高位降温,但仍有较强的黏性。欧洲央行等一些央行已经开始降息,另外一些央行还在观察,预期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也会降息,但总体上还保持着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中国的情况有所不同,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金融支持。

潘功胜表示,展望未来,央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问: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如何把握?

答:潘功胜强调,在货币政策调控中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三方面关系:一是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重要考量,灵活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同时保持政策定力,不大放大收。二是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统筹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与保持金融机构自身健康性的关系,坚持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三是内部与外部的关系。主要考虑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需要进行调控,兼顾其他经济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周期的外溢影响。

关于权衡长短期目标,最主要体现是坚持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疫情期间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应对短期冲击,金融总量指标增速快于名义经济增速,融资成本显著下降,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同时,政策出台及操作也留有余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货币政策力度才能逐步回归,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等中长期目标持续推进。

围绕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央行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强调把握好力度和节奏,是综合考虑稳增长与防风险后的选择。总量上努力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合理水平,保持货币信贷与实际需求匹配,同时又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价格上引导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同时也要实现银行自身稳健经营,支持银行补充资本金、引导银行负债端成本下行,增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结构上引导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由银行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并自担风险。

对于统筹内部与外部均衡,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货币政策首先立足国内发展。在政策周期错位下,我国货币政策顶住了外部政策收紧压力,降准降息创造宽松环境,支持扩大了国内有效需求。发达经济体前些年长期实行零利率乃至负利率政策,近年来为解决高通胀问题又快速大幅加息;我国一直坚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既保持对实体经济足够支持,又避免大放大收,不会对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带来冲击。

问: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方向在哪?

答:对于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的方向,潘功胜提到,为了实现最终目标,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和调控一些中间变量,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而我国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办法。

货币政策框架从以数量型为主向以价格型为主转型,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的重要标志。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现代化程度的提高,美、欧、日央行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都曾出现过金融脱媒加速,数量目标可控性、可测性以及与实体经济相关性下降的过程,并逐步淡化数量中介目标,转向价格型调控。近期,金融总量数据受“挤水分”、理财分流等多重因素影响阶段性下行,可能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框架进入转型时刻,要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作用。

“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总体上能够比较顺畅地传导。”潘功胜说,但也有一些可改进的空间。比如,央行政策利率的品种还比较多,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利率关系也比较复杂。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来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同时,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调控短端利率时,央行通常还会用利率走廊工具作为辅助,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总体上宽度比较大。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

不过,这也伴随着一定权衡,市场对央行的利率调控合意区间不是特别明晰,心中不是非常托底。业内人士认为,下一阶段,随着金融总量目标淡化,价格型调控将在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编辑/李桁

相关阅读
8月LPR“按兵不动” 与MLF进一步脱钩,年内下调有哪些触发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8-21
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总量数据的“挤水分”效应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 2024-06-20
半两财经|央行行长:继续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 逐步淡化关注数量目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9
LPR连续4月“按兵不动” 专家:明年央行大概率将引导LPR适度下行
每日经济新闻 2023-12-20
7月LPR报价出炉,为何“按兵不动”?透露什么信号?丨火线解读
第一财经 2023-07-20
LPR连续9月“按兵不动” 货币政策进入观察期
证券时报网 2023-05-23
LPR按兵不动 降息靴子何时落地
北京商报 2023-05-23
LPR继续“按兵不动”有何深意?
中国金融新闻网 2022-12-2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