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打好防范药物滥用“组合拳”,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2 14:00

今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6月是我国第14个全民禁毒宣传月,今年全民禁毒宣传月的主题是“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6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惩治涉麻精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犯罪典型案例,昭示检察机关对毒品犯罪依法严惩的一贯立场,教育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牢固树立远离滥用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意识。

国家禁毒办近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毒情形势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2 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5万名,缴获各类毒品25.9吨,同比分别上升 12.6%、21%、18%。事实和数据表明,我国禁毒工作稳中有进、毒品问题总体可控。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国际国内多重因素交织作用下,我国禁毒斗争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比如,吸毒群体转向更易获取、价格较低、效果相近的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依托咪酯滥用问题尤为突出。

此番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一起向未成年人贩卖致幻电子烟的案件:犯罪分子刘某永多次非法贩卖含依托咪酯电子烟弹给杨某茵(未满18周岁)等人,并在其出租屋内分别容留杨某茵、杨某娟(未满18周岁)吸食含依托咪酯电子烟。最终,法院认定刘某永犯贩卖毒品罪、容留他人吸毒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该典型案例的发布,不仅明确了犯罪适用标准,为各级检察机关今后办理类似案提供有力指导,也是向不法分子再次敲响警钟:心存侥幸、罔顾法律者终将受到法律严惩。

“万恶毒为首”,毒品猛于虎。大量案例表明,不法分子往往宣称成瘾性物质“安全无副作用”,以“合法兴奋剂”“草本兴奋剂”为幌子,编造“偶尔吸一两次不会上瘾”等谎言误导受害者,且常常伪装在电子烟、糖果、饮料中进行售卖,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少数青少年因为经不住诱惑,从酒精、含尼古丁香烟等“入门药物”开始接触成瘾性物质,进而欲罢不能,沉迷于毒品带来的幻觉之中无法自拔,导致无心学习或工作,最终毁了美好人生。既往,这方面的教训极其深刻,值得认真汲取。

毒品一日不绝,禁毒一日不止。各地在持续开展“清源断流”,深入推进严打整治专项行动的同时,还需强化源头治理,扎实推进制毒高危场所排查整治工作,严密制毒物品管控措施,严防可制毒物品流入非法渠道,持续推动禁毒工作走深走实。

推动禁毒工作走深走实,还需以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月”“国际禁毒日”活动为契机,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推进禁毒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进网络“五进”工作,更广泛地向社会披露典型案例,造浓全民禁毒氛围,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尤其是要深入开展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宣传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危害,牢固树立“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意识,不断增强反毒防毒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关键在于“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决不吸第一口毒品。广大青少年要积极争做禁毒工作的践行者、志愿者,涵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追求健康的生活情趣,主动学习国家禁毒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防毒、禁毒相关知识,牢牢守住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禁毒工作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人民福祉。各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持续创新完善毒品治理体系,着力打好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组合拳”,锲而不舍,常抓不懈,定能不断推动禁毒工作取得新成效,筑牢新时代禁毒“铜墙铁壁”, 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文/杨维立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在社交平台通过暗语“分享”成瘾经历 一些青少年滥用的处方药从哪来
法治日报 2024-09-18
警惕兽用药“平替”致幻毒品
中国青年报 2024-08-05
兽用麻醉药被用作电子烟 莫让新型毒品乱“飞”
​​央广网 2024-06-30
山东法院从严惩处毒品犯罪 加强青少年涉毒犯罪治理
中国新闻网 2024-06-26
北青快评|遏制青少年药物滥用需要靶向施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6
上海:新型禁毒战打击“暗网”交易、药物滥用
解放日报 2024-06-26
全国首套禁毒戒毒漫画系列出版物在蓉发布 帮助青少年远离毒品
中国新闻网 2024-06-25
最高法:严惩涉毒源头性犯罪和向未成年人出售毒品犯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