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宁夏考察调研时强调,民族团结非常重要,我们五十六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只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才能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自古以来,中原和边疆人民就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特别是自秦代以来,既有汉民屯边,又有边民内迁,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今天,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
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到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从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到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并已深深融进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因此,推进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也就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考察调研重点强调的重要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从全国来看,民族地区在资源禀赋、发展条件、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差异,民族地区只有紧握发展这把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才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胜势。因此,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民族地区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最大牵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因此,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
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必将汇聚起各民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