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洛阳铲”,探寻地层下的秘密;观摩文保实验室,体验考古“黑科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近日举办“北京考古·发现路城”考古研学活动,北京市第四中学的20余名师生受邀走进路县故城遗址,参观考古发掘现场,学习考古专业知识,探秘2000多年前的通州古城,感受考古的独特魅力。
“路县故城遗址距今有2200年的历史,是通州区目前所知时代最早的古城。从201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们扎根在这里,陆续发现了大量古人留下的遗迹,包括房址、窑址、水井、道路等。”在考古队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分为两组,体验了考古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环节——考古勘探和考古发掘。
模拟探方里,“少年考古队员”们纷纷拿起考古工具,跟着考古专家学习使用探铲和手铲,小心翼翼地拨开泥土,一点一点向下挖掘,观察土样、辨别地层、感受土质的变化……虽然天气炎热,大家对考古的热情却丝毫不减。经过一个多小时的亲身体验,学生们对于考古的认知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和书本知识。
“这次体验让我对‘考古’一词有了全新的理解:这是一项严谨细致的工作,有耐心和毅力的人才能胜任。”初一学生张曹欣艾说,自己对考古工作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也被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的专业精神和敬业态度所打动,“他们用双手努力还原真实的历史场景,填补了历史文献记载的空白,让我们更全面、准确地认识过往。”
在市考古研究院通州考古工作站,考古专家带领师生们走进“千年之城——副中心文物保护成果展”,透过一件件出土文物,领略战国至明清时期通州地区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进一步了解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变迁。在文物保护实验室,师生们学习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在文保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用显微镜观察文物微观结构,体验显微摄影。很多学生表示,这是第一次近距离了解文物背后的保护和修复技术,对文物保护工作肃然起敬。高二学生查奕博说:“越来越多精细的科技手段应用于考古,体现了考古工作者们对于文物保护事业的专心与热爱。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热爱传统文化,为文博知识的传播贡献力量。”
此次研学活动是市考古研究院的公众考古品牌系列活动之一。该院将持续打造符合考古学科发展规律、对标世界前沿趋势的公众考古活动,促进考古遗址和考古资源的有效转化,加强考古成果与公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