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下午,以“推开中轴之门”为主题的中华书局灿然止观书会第二期举办。活动邀请了《中轴之门》一书作者李哲,与现场读者分享300余幅北京城老照片中呈现出的鲜活故事和风云变幻。
李哲是北京市东城区文联副主席,参与创立了史家胡同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北京名城保护、历史文化传播和老照片研究,曾参与主持编写了《史家胡同》《胡同故事》《“古代图文中的朝阳门内意象(1267——1912)”历史空间研究》等历史文化著作。这本最新创作的《中轴之门》新书由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
谈及新作的创作构思,李哲称,“万事开头难,门正是开端,首当其冲、至关重要,所以才写《中轴之门》。这本小书,是中轴老照片和文字的融合。”他还表示,他写中轴线上的门,不想只是面面俱到,那就成了词典;也不想浮光掠影,更不想复制粘贴。他一心想着把日常的小考证集腋成裘,奉献给怀着喜爱或好奇之心的人。
在李哲看来,北京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打磨她的角色,深描她的底色,历史记载和生动影像在时间这双手中,将北京描画得不同凡响。尤其那条恒久的中轴线,以及轴线上层层递进的门户,都在诉说着伟大的故事,并创造着新的历史。
就这样,李哲按照传统的顺序,由南向北,穿过了这条辉煌而又充满烟火气的中轴线,不只写了门,还写了门的配套,桥、石狮和牌楼等等,零零碎碎,以及由门引出的神奇的皇城街巷。
当天的分享活动中,李哲从明清北京城时期各个城门的建造故事,讲到现在中轴线上北京城的面貌。《中轴之门》是主打“门”的,李哲在分享中也提到了为何写门,因为在建筑群之间和建筑群自身来说,门是枢纽节点,分门别类、登门入户,门是关键。同时,门的图文资料也较为富集。
讲座不仅有专业知识,还有趣味脑洞,李哲将门形容成像一个袖手而坐的人,身子是城楼,环抱的手臂是瓮城,前面抄起的手是箭楼,在胳膊肘处设有闸楼。请您进,您就能进,但要是不请自来,那就请君入瓮,瓮中捉鳖了。读者们听后,欣然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李哲在讲座上还用PPT演讲课件展示了晚清时期,一些外国来华人士拍摄的北京城的老照片。内城的东南部以及前门、崇文门内外,影像尤多,这是靠近当时的使馆区的缘故。城楼、寺观、坛庙、衙署和王府等大型建筑也往往是摄影师的关注点。
本次图书分享结合了下午茶的形式,读者边品茶吃点心,边听李哲讲述北京中轴线上那些门的故事,轻松愉悦地度过了一个晴朗的周日下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