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在教育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打击公共危机中的虚假信息、改善面临气候变化影响的世界难民的生活质量、起草《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条约》……5月23日,由外交学院主办的“和平·发展·共赢”2024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正式举行,此次大会共设置10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的议题设置都紧追时代潮流,探索国际热点话题。
在四天的会期中,来自全国150余所知名大、中学校约700名中外优秀青年学子模拟不同国家代表的角色,围绕所在委员会的主议题,从不同角度撰写出自己的建议案,并和其他国家代表进行自由磋商、互通有无,最终形成一份决议草案,拿到大会上介绍,如果各国代表无意见的话,草案就正式通过。记者注意到,今年参会的大部分“外交官”均是00后。
来自上外附中的张文希是一名高三学生,目前已经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她今年是第二次来外交学院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此次收获颇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定势,但你得跳出自己的思维定势,从所代表国家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这个世界。”张文希说,在大会开始前,她先是自己搜集资料,并分析哪些来源可靠,哪些可以用来引用和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和其他代表进行沟通交流。尽管委员会的成员在会场上“唇枪舌剑”,但在会后,大家又会卸下国家代表身份,像朋友一样亲密无间。
对于张文希来说,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的各国代表年龄跨度很大,有初中生,也有像她这样的高中生,还有研究生。尤其是当她看到有的研究生姐姐获奖无数,也感受到了一定压力,但后来在队友的鼓励下,也慢慢转变了思维方式,“当你以国家代表的身份发言,而不是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时,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张文希说,虽然大家在学术水平上参差不齐,但每个人准备的时间都是一样的,而且当一个“外交官”的身份为自己国家争取利益时,一定会全力以赴。
外交学院学生王睿言所在的委员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而他本身也很关注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他提出的动议就是建立多语言人工智能模型。在他看来,人工智能在发达国家中使用比较广泛,他希望多语言的广泛使用,能让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在用母语使用人工智能时,也能得到的一样的答案。
尽管是第一次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但由外交学院模拟联合国协会首创的《北京议事规则》,为他带来了更好的参会体验,也让他学会如何和不同年龄的人进行平等沟通交流,引申到国际交往中,这个制度也可以促进各个国家平等沟通交流,并了解对方诉求。
据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崔启明介绍,外交学院致力于将模拟联合国活动打造为中国青年参与全球治理、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拓国际视野、培养我国国际化人才。而北京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的举办,也是开展学生大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