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产品难觅的环境下,理财市场上月单月新增2万亿元的体量引起关注。进一步来看,背后是叫停“手工补息”后,银行端企业存款涌入理财市场。不过,近期理财市场净值出现波动,底层资产高收益难觅加剧了理财子业绩达标压力。业内人士认为,补息缺失是否会造成产品净值波动的问题值得关注,理财报价利率下行中警惕机构行为引发的负反馈超调阶段。
业绩达标压力凸显
叫停“手工补息”后,银行存款涌入理财市场,推动4月理财规模增长约2万亿元。进一步来看,万亿元新增资金主要涌入现金管理型和固定收益类产品,根据第三方机构普益标准的数据,截至4月末,两类理财产品总规模为8.57万亿元和19.22万亿元,环比上月末分别增加0.91万亿元、1.54万亿元。
从存续规模来看,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也占到全理财市场的“大头”。数据显示,两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合计占理财总规模的97.42%,规模分别达约25.82万亿元、8.54万亿元,环比上月末走高了0.73个百分点。
理财产品增配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情绪升温,被业内人士看作是理财资金“存款化”趋势增强,居民整体风险偏好仍维持低位、个人存款利率持续调降被视为背后原因。普益标准研究员刘丰铭认为,理财产品“存款化”趋势增强,体现出居民青睐较低的风险水平和较为稳定的收益特征的理财产品,这与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密切相关。即国内股债市场的波动加剧了投资者的谨慎情绪,理财产品为了满足投资者对低风险、稳定收益的需求,开始更多地配置现金及银行存款类资产。
然而,即便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两类理财产品承接存款回流,实现规模高增,但两类理财产品业绩表现有所“松动”,未能延续居民要稳定收益的要求。据兴业研究公司宏观市场部测算的数据,4月份,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有所下降,相比3月走低0.01个百分点,至0.17%,同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平均净值增长率报0.94%,环比走高0.08个百分点。另据普益标准数据,4月,新发固定收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利率为3.12%、3.68%,环比上月分别下降0.06、上升0.2个百分点。
无论是业绩比较基准、还是净值增长率,4月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表现均有所走低,而这一趋势此前已有所体现。兴业研究公司宏观市场部在报告中指出,近1个月和近3个月,含权类产品的收益表现均优于固定收益类,收益率排序为商品及衍生品类>权益类>混合类>固定收益类>现金管理型。
据Wind数据,截至4月底,年内现金管理型理财产品年化回报率仅为2.18%,远低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今年以来3.94%的年化回报率,权益类、商品及衍生品类、混合类分别取得3.38%、3.05%、2.58%的年化回报,分别较前一月提升0.03、0.29、0.44、30.09、1.08个百分点。
警惕负反馈风险
一直以来,理财和存款被业内视为共生与竞争的关系,两者在规模上具备“跷跷板”效应,又互为保证资产收益率的配置对象。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4月限制“手工补息”下,推动“存款搬家”,相关市场普遍担忧理财产品存在资产欠配与业绩达标压力。
中金公司固收分析师王子瑜指出,考虑到银行理财配置了约7万亿元的存款,近两年理财为降低净值波动大幅又增配无风险的存款类资产,其中通过保险资管计划持有的协议存款、以及部分存在手工补息的存款面临着收益的整改下调,预计对理财收益率造成下行压力。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此前的测算数据,理财配置相关协存的规模可能高达2万亿以上,若采取新老划断的方式,将有2万亿资金可能面临重配。该机构认为,配置存款的理财产品主要为现金理财和最短持有期产品,因此资金重配方向不会完全与之匹配,首选仍为其他合规的高息存款资产。
“预计手工补息监管落地将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约10bp。”王子瑜进一步解释称,到理财和基金这部分资金中的一部分配置也可能会重新配置回银行的非银同业存款,使得银行的非银存款增加;而另一部分则可能会流入债券市场,形成债券的配置需求。
记者根据监管的统计数据发现,银行的企业定期存款增速1月份开始高位回落,从2023年末56%的同比增速的逐步走低,至3月末增速回落至37%。而非银存款从去年末的24%出现快速上升,2月份同比增速高达42%,3月虽出现小幅回落局面但也仍然有33%的高增速。
华东某基金人士对记者说,存款流出转为理财的部分,预计可能有两三成会回流形成非银存款。根据中国理财网披露的数据,2023年末,银行理财投资的前三大类资产分别是债券(含同业存单)、现金及银行存款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占比分别为56.61%(其中同业存单11.3%)、26.7%和6.16%,合计占比89.47%。其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逐年提升,相较于2022年末上升9.2个百分点,相较2021年末增长15.3个百分点,是唯一增长的资产类别。
这一趋势仍在延续。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今年1月银行理财存续产品总量达4.12万只,同比增长16.6%,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增幅达到190.9%,成为增量的主要来源;混合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分别同比下降16.8%和74.2%。
前述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理财对现金及存款的配置热情不减,使得理财产品业绩达标压力继续凸显,预计未来理财会继续下调报价利率,重新推动居民和企业重新回存普通存款。
王子瑜预计,在银行流动性指标的约束下,以及理财高息资产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普通存款利率和理财报价利率最终有望得以相互联动下行。
华西证券分析师肖金川进一步指出,“手工补息”暂停后,非银端资金将面临存款通常采用类摊余法进行计价,补息缺失是否会造成产品净值波动的问题。传导至债市来看,“如果进一步上行,可能会触发理财及银行对基金的赎回,从而进入机构行为引发的负反馈超调阶段。”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