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一南一北,广交会和中关村论坛,恰如两扇窗口,共同透射出中国经济向好态势。
4月15日开幕的第135届广交会,会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境内外商贾,持续展现中国制造的魅力,激发贸易新活力。4月25日开幕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技精英和梦想家,碰撞出更多的科技火花。
从经贸盛会到科技论坛,爆棚的人气彰显“中国磁力”——
看中关村论坛,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余家外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机构等受邀参会,科学界大咖云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分享他眼中“好奇驱动的研究”,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畅谈“女性与科学发展”,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斯发基斯与姚期智共话AI大模型前沿方向……
再看广交会,展会规模和参展人数再创新高:近3万家线下参展企业,截至目前已有来自214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9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同期增长超22%。
“参加广交会,是个‘体力活’。”有企业负责人这样说,进场、坐摆渡车、合作洽谈都要排队。展会内外人气爆棚,每一次互换名片、每一笔采购订单,都传递出各国企业对中国制造的认可、对中国市场的期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从前沿技术到中国“智”造,发展新质生产力蕴含中国新机遇——
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超5500家,比上届增长20%。
光伏面板清洁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泳池清洁机器人……广交会展馆里,不仅随处可见中国先进制造新品,还会看到外国友人骑着刚在展会上购买的国产电动行李箱,丝滑穿梭于各大展馆。
“创新与发展”,是中关村论坛的永久主题。今年年会主题聚焦“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旨在打造链接全球智慧的“会客厅”。
从数千家国内科技企业在广交会上展示智能仿生手、自动导航运输设备、人工智能翻译机等智能产品,到全模拟光电智能计算芯片、量子云算力集群等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亮相中关村论坛……两场盛会的含“科”量十足,展现中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信号,也让世界看到中国创新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从商品交易到技术交易,促进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彰显中国开放决心——
自1957年创办以来,广交会作为我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历经风雨、从未间断,已吸引217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客商超930万人。
开放,体现在数据上:本届广交会已举办超200场“贸易之桥”全球供采对接活动,吸引了340多家采购商和1000多家供应商洽谈,意向采购金额约达2.5亿美元。
创办于2007年的中关村论坛,是中国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本届论坛年会上,外籍致辞演讲嘉宾占比超50%;4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0多个创新项目亮相国际技术交易大会;举办全球政府间、机构和企业间多场科技合作对话。
开放,更体现在“人面”上。“老朋友”友谊常在,新朋友越来越多。一位德国商人告诉记者,从他外公开始,他们一家三代都参加过广交会。一位多次参加中关村论坛的企业家感言,今年论坛国际化程度更高,为全球科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越办越好的中关村论坛和广交会,通过搭建全球交流合作的公共平台,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
风从北方来,潮自南方涌。创新引领未来,开放共创繁荣。
试想,中关村今天的创新成果,可能成为明天的畅销商品,通过广交会平台走向世界;广交会宽阔的国际视野,则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广交会和中关村论坛,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持续展现中国经济稳定向好长期向好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动力的确定性。
文/高亢 王聿昊 张漫子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