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进入倒计时。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预订数据看,今年假期旅游热度在去年高位基础上稳中有增,出境游、入境游订单均有明显增长。与清明假期中短途旅游为主不同,“五一”假期中长线旅游成为主角。(4月28日《经济日报》)
不出所料,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热度更高。相关平台的数据显示,这个假期国内游预订大幅超越2019年同期,人均预订量和金额双双提升,其中,跟团游预订量翻了1倍;国内长线游出游人次占比达46%,本地游和周边游出游人次占比为23%。
自疫情防控转段以来,旅游市场就持续升温,“十一”、春节等法定假期更是“热辣滚烫”。以今年“五一”为例,从旅游目的看,北京、上海等传统旅游城市继续成为热点;天水等网红城市的酒店预订增速明显;县域景区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51%。
还值得关注的是,新生代游客的队伍不断壮大,“00后”出游订单占比达到31%,同比增长20%。这等于为旅游客源输入了新鲜“血液”。而吸引“00后”出游的是演唱会、音乐节等新潮流。这不仅说明旅游市场需求无限,也说明旅游需求也需要培养。
“五一”假期订单稳中有增,对旅游相关行业都是重大利好,既能从各种旅游消费中提升业绩,也能借机扩大影响力、美誉度,从而为行业可持续增长夯实了基础。可以预言,“五一”旅游成绩单将十分亮眼,出游人次、旅游收入等指标会显著增长。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每一个旅游订单背后,都有一份旅游热情,如何对待这种热情,对旅游相关行业、企业、从业者都是一种考验。如果游客对每份订单背后的旅游服务满意,无疑创造了双赢乃至多赢;但如果某些旅游订单发生纠纷,可能造成多输。
首先,“五一”旅游热对铁路、民航、公路这三条交通“大动脉”是又一次考验。以铁路系统为例,“抢票难”、“候补难”最近多次冲上热搜,这有游客扎堆出行的原因,但也说明购票服务、铁路运力有待优化。公路大拥堵也需要做足应对文章。
其次,各旅游接待单位,特别是酒店、餐饮、景区,应当在“五一”前未雨绸缪,既对游客人数做到科学估计,也要做好做足准备工作,还要依法规范经营,要尽量去避免游客“吃不好”“住不好”“玩不好”。这需要所有的旅游接待单位尽职尽责。
再者,每个旅游从业者也要忠于职守,以职业道德、服务标准、法律法规为标尺,服务好每个游客。特别是导游,既代表着旅游服务形象,又近距离接触游客,任何善待游客之举都是为自己、为旅游形象加分;反之,侵害游客权益是给行业“抹黑”。
另外,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才能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这就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守土尽责”,既要在“五一”前给旅游接待单位打好“预防针”,也要在假期随时为游客提供维权等服务,还有在假期结束后做好善后工作,即要全过程监管。
也就是说,每个游客的出游热情都需要上述有关方面细心呵护。游客对各项旅游服务越满意,对旅游接待单位而言,口碑与业绩会越好。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旅游消费并不是“一次性买卖”,还可能形成二次、三次消费,以及口碑带来的持续效应。
文/冯海宁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