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拉近表演艺术与观众的距离,帮助青年导演、演员建立更有效的对话,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举办“电影表演艺术公开课”,邀请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教师刘天池、导演刘江江和演员黄尧向观众分享他们的从业经历,解构表演艺术的核心与真谛。
用真实的态度演绎虚构的故事
电影是虚构的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用真实的态度演绎虚构的故事,是几位嘉宾不约而同选择的良方。
导演刘江江分享了自己在电影《人生大事》里帮助小演员杨恩又塑造角色的经验:“我们用了大概20多天,不让她看剧本,只是让她习惯用方言。然后带她打麻将、跳广场舞,让她更符合剧中人物形象。其实到开机之前也没跟她说剧本的事,也没跟她聊这是什么角色,我们只是让她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奶奶带大的小孩。”
说起如何说服演员朱一龙出演《人生大事》,刘江江说他所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地修改剧本,“我觉得还是我们的剧本打动了他。”为了让朱一龙跟杨恩又这对新鲜的组合之间碰撞出火花,刘江江说朱一龙为了帮助入戏和酝酿情绪故意制造隔阂,从而激发了杨恩又的真情流露。
演员黄尧同样是以“真实的态度”打动了导演张律,从而获得了出演《白塔之光》的机会。在面试《白塔之光》时,并没有正式的试戏等常规流程,她在一个咖啡馆以最自然的方式与张律导演见面,用最接近她真实的状态和张律导演沟通。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了解张律导演的作品,他就是非常自然、非常生活化的那种风格,所以我觉得他也想要见到我最真实最自然的一面。”
作为深耕表演艺术教学领域30多年的资深教师,刘天池老师也同样强调“真实态度”的重要性:“不管是未来年轻导演,还是我们的青年演员,用最真实的方式,可能更能获得踏入电影艺术之门的机会。”
导演与演员相互信任 彼此成就
导演与演员的相处方式一直是行业内津津乐道的话题。演员作为诠释角色的人,他所要塑造的人物来自于导演的内心,是其精神世界的投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导演自身的烙印。但同时,演员塑造角色时又必须深入体验、领悟,倾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谈到这其中的复杂关系时,刘天池给出的秘诀是“信任”。“一个导演如果连自己选择的演员都不能够完全信任,那没有办法继续后面的合作。”
黄尧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印证了刘天池的观点。她坦言:“信任对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导演身上感知到他们对我的信任,这是我作为演员最大的信心来源。”在入行之初,黄尧面临的最大困难便是自信心不足,这也使得她在片场很难全神贯注地表演。“我总感觉有人在观察我、评价我,但我知道这其实是我自己在评价自己。”在不断感受到导演对她的信任后,她逐渐扔掉了这种对自己审判的目光,开始尽全力演绎角色,并享受表演的过程。
针对青年演员,刘天池提出了一个幽默而直白的建议:“各位青年演员,在片场请尽快让手机远离你。问自己‘当下,我要做什么’,把监视、评价的权利留给导演。”
刘江江也分享了自己在给演员讲戏过程中的小技巧:“我会着重讲这个人物的前史,而不是笼统地讲故事。这个人物之前做了什么,现在为什么这么做,这些都是对演员有用的信息。”
演员一定要记得“任务”
现场,刘天池教授还向观众征集了“应聘时的冤家路窄”和“金镯子丢了”两个命题情境,邀请现场的青年演员参加表演。表演结束后,三位嘉宾给演员们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刘天池说:“一定要记得‘任务’,只有在绝对相信你要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你才有可能明白别人说了什么、我要去做什么、可能被改变的是什么。导演给了你这个‘任务’,那么在这个情境里边,你只能相信‘任务’。”
刘江江认为一名导演最重要的就是给演员发布明确的“任务”:“首先要完成编剧,要给演员更多的支点。比方说这个戏,到底应聘成功了没有?其实是得给演员一个任务,我觉得需要更多信息给到演员。”
刘天池认为演员需要具体的信息,这些信息给到演员的时候,他们就会有一个靶点,必须奔着那走。“我们到剧组的时候,两个陌生演员恰巧拿到同一场戏,如果说这场戏开始就是陌生人关系的话,那么没问题,我不需要了解你,因为我只要当场了解你就行了。但如果给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前置人物关系,而且两个人彼此还有过节,我就必须对你如数家珍。不管什么时候,先确定人物关系,再解决跟对手演员之间的关系。”
黄尧也以拍摄电影《白塔之光》时导演张律对她的引导为例,讲述“任务”的重要性:“张律导演可能会突然间说:‘黄尧,一会儿你做一个把帽子摘下来放到桌子上的动作。’这是基于人物她的性格,她的平时处事风格会让她突然做出这个动作。”
导演更应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专家
作为一部电影中的核心角色,导演对于指导演员塑造人物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导演和演员的通力合作,才成就了表演艺术的魅力。那么导演是不是必须会演戏?面对现场观众的提问,几位嘉宾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江江调侃自己不会演戏,但也成为了一名导演:“我觉得导演他的工作是做出选择,好的导演肯定他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不管在审美上还是在‘度’的拿捏上。不是所有的导演都是好的演员。”
刘天池赞同刘江江的观点:“在全世界范围之内,导演都是分‘不会演戏的但是懂戏’和‘懂戏的同时也能演戏’两种。导演和演员都是二度创作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两个人最终都要懂戏、懂人、懂形象。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导演和演员之间才能共建出一个很好的工作状态。导演未必能够有准确的表演处理方式,但是他必须懂得正常生活那些行为,乃至于人性当中的情感等。他必须非常敏感,才能够跟演员交流。导演不能够单纯是个哲学家,更应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专家,才能够跟演员产生化学反应。”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肖扬
编辑/弓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