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北京助力,为地方留下“带不走”的文化财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1 10:29

4月16日、17日,由石倚洁、杜欢、杨小勇、王丽达等担纲的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将在中央歌剧院上演,这是该剧在八一起义发生地南昌首演之后首次进京演出。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部由江西省歌舞剧院出品的歌剧,正是北京文化人才辐射地方所结出的硕果。

剧照

近年来,在着力打造“演艺之都”的同时,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也不断发挥文艺人才凝聚荟萃的优势,辐射带动外省打造文艺品牌。《八一起义》之外,《冰山上的来客》《班超》《守界人》《江格尔》《红船》《半条红军被》等由来自北京的著名导演与地方联合创作的舞台作品相继推出,而且从“演得了”发展为“传得开”、“叫得响”,获得不少国家级奖项。在为地方留下一系列文艺精品的同时,来自北京的文化人才还助力地方培养演艺人才,帮助地方建立良好的文艺创作机制,留下“带不走”的文化财富。

帮地方打造文艺精品

文艺品牌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著名导演、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陈蔚多年来就一直致力于帮助各地打造艺术精品,用她的话说,“本着演下去、传得开、叫得响的心态去创作。”

早在2004年,由陈蔚导演的新疆原创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经过两年创作打磨后首演,引起轰动。这部改编自经典电影,赞颂军民一心守卫祖国边防的作品,为新疆舞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经典范例,为新疆舞台艺术工作者开拓了新的创作思路。自首演后,这部剧已然成为新疆舞台上常演常新的剧目,迄今已有三代演员演出过这部音乐剧。

自此,陈蔚与新疆结下了不解之缘。2020年,陈蔚又应喀什地区疏勒县文工团的邀请,导演了歌舞剧《班超》。由于历史跨度大,涉及的人物众多,场景变换复杂,这部剧操作起来难度极大,但陈蔚将民间歌舞和民俗艺术元素融入其中,通过现代化的舞美呈现,让一个发生在近两千年前的故事满足了当代的审美需求。

陈蔚  王晓溪/摄

2023年,历经四年多时间筹备,由陈蔚担任艺术指导的音乐剧《守界人》在新疆艺术剧院剧场首演。该剧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时代楷模”,被誉为边境线上“活界碑”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161团守边老人魏德友为原型创作。创作团队在剧目创排时,曾前往萨尔布拉克草原,与魏德友一起工作生活,体悟他在风沙和孤寂中守边50多年的内心感触。采风回来后,创作团队将这些真切的感悟呈现在了舞台上,用小屋、界碑、边防线等勾勒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一下子将观众代入了主人公的世界。

这20年来,陈蔚与新疆的诸多合作,不仅为当地创作出了颇具代表性的作品,更是落实“文化润疆”工作的生动实践。“新疆确实是一个文化艺术的沃土,我也从创作当中得到过很多的滋养。”陈蔚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北京的艺术家到地方上去,首先要沉下来,真正地和地方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和当地的艺术家成为兄弟姐妹,更要全力以赴为地方创作精品,让文艺事业能够得到高质量的发展。”

剧照

帮地方培养演艺人才

多年来,北京的文艺人才与地方合作打造文艺精品的同时,也对当地的表演队伍和幕后团队进行系统培养。

2024年1月26日晚,由原总政歌剧团团长黄定山与江西合作的原创民族歌剧《八一起义》在江西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著名歌唱家石倚洁、王丽达、杨小勇等艺术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2月底,正月十五刚过,由当地青年演员担纲主演的歌剧《八一起义》开启了巡演。据江西省歌舞剧院党总支书记付翔透露,该剧将在2027年之前完成100场的演出向建军百年献礼。

通常,舞台作品的首演和之后的巡演是两拨演员。首演的演员都是著名歌唱家,包括灯光、舞台设计等幕后工作人员也都是国内顶尖高手。他们合作的版本,通常称之为经典版,而之后的驻场演出和巡演都由当地的青年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完成。

歌剧《八一起义》首演不到一个月即开始由当地演员巡演,这在业内并不常见。其中的奥秘,就在于黄定山的言传身教和严格把关。

黄定山(中)指导演员排练

 “舞台艺术是以表演为中心的,因此演员极其重要。”有着20多年戏剧教学经验的黄定山告诉记者。每次为地方创作新剧目,他都会像在学校教学生一样,亲自培养当地的青年歌剧演员。“在接到地方的邀请之后,我会先做一个充分的构思和准备,将每一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都安排好——这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排经典版的时候,我会把巡演版或者驻场演出的本地演员角色全部选好。当经典版彩排的时候,巡演版或者驻场演出的当地导演和演员都要来看我们排练。之后,他们还会排练经典版的内容,我再给他们抠细节,确保最好的品质。”

正是通过严谨有序的排练,使得经典版首演完没多久,巡演版或者青春版就能与观众见面。也是在这种严格的把关下,黄定山与地方合作推出了很多精品,且频频获奖:与山东、湖南、浙江等地合作的歌剧《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半条红军被》《红船》等作品,分别获得了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 “文华大奖 ”等奖项。更为可喜的是,《沂蒙山》《马向阳下乡记》等剧获得国家大奖的版本,是由本地演员表演完成的。

人才的培养不只是在表演方面,在总导演的带动下,灯光、舞美、化妆、服装等幕后团队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戏剧是一个整体,舞台设计、灯光、服装等都在这个整体里,所以我们要为地方培养一个团队。一旦我们离开之后,他们能够继续将这部戏演好。”黄定山说。

黄定山

帮地方规范创作流程

由于各地的历史、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创作力量、创作观念和创作流程也是参差不齐。黄定山明显感觉到了这种差别,“国家院团毕竟是精英人才集聚,而且制作也是和国际接轨的,包括制作流程。特别是像歌剧这样大体量的、复杂的艺术创作,流程和程序直接影响到它的艺术质量。可以说,歌剧达到的高度往往和整个歌剧制作流程的规范是分不开的。”

比如,歌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一部歌剧要想把作曲家的乐谱转化成完整的演出呈现在舞台上,需要经历做音乐作业、坐排、合成等数个环节和流程。在很多艺术家看来,地方院团容易将重点放在导演、编剧、作曲、表演几个工种上,而忽略了舞美设计、灯光、服装、音响等工作。此外,在歌剧流程的建立上,各个剧院也表现得参差不齐。

剧照

作为舞台领域的专家,陈蔚、黄定山等艺术家与地方合作的时候,都不遗余力地推广科学的演出制作流程。2023年12月25日,由陈蔚与内蒙古艺术剧院共同打造的大型原创歌剧《江格尔》在呼和浩特市内蒙古艺术剧院首演。作为该剧的执行导演,包玉荣从总导演陈蔚身上学到了很多。“2004年,我从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回家乡工作。这么多年,没有接触过歌剧。《江格尔》是内蒙古艺术剧院的首部歌剧,也是我的第一部歌剧,对我来说难度比较大。”包玉荣向北京青年报记者透露,“在没进入排练之前,陈导就给我布置了很多任务。这部歌剧里面有大量的合唱,因此首先要做音乐作业。此外,演员要上戏剧表演、形体集训课,主要角色还要有外请的专家上专业课。这些都需要在排练之前完成。我不懂的,陈导就一步一步教我。收获特别大。”

进入排练阶段后,当天排完,陈蔚还会带着包玉荣一起把第二天的工作计划做出来,“陈导前一天都会在黑板上把第二天排练的构图画上,然后告诉我们怎么去站位。这样的工作方式非常有计划、有规律,很专业。” 包玉荣说。此外,陈蔚从北京带来的舞美设计、舞台监督等方面的专家也让包玉荣学到了很多。“他们从排练开始就全部进驻,跟我们一起排练。从一开始,导演就要求用代用道具排练。我特别不理解,为什么要用1:1的服装道具排练?随便手里拿个东西排,不就行了吗?后来才知道,只有排练的时候处处做到精细,等到真上了舞台,心里才有底。这是非常必要的工作方式。”

另一个让包玉荣印象深刻的是舞台监督,“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舞台监督的工作好像是多余的。真正排练我才知道,这个工作太有必要了——他需要非常了解这部剧,什么时候上场,什么时候撤台,用哪些道具,在哪里应该唱什么,全在他脑子里。”

微信图片_20240421101659.jpg

陈蔚  王晓溪/摄

帮当地扬长避短出精品

作品首演完成并不意味着一个项目的结束,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需要根据观众和专家的意见不断打磨和修改,才能成为精品。

在陈蔚看来,歌剧是不是一时一事,而是一个长久的事业,“创作完成,我们虽然离开当地,但是仍然会持续关注他们后续的每一场演出。我会让导演给我拍录像,让观众填写调查问卷掌握当地观众的反应,并即时给出调整意见。只有不断做,才能为地方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文化精品。”

谈及合作时如何处理各地的地方特色,陈蔚认为,和地方院团合作要求导演必须花比较大的功夫和时间去研究当地。“要深入挖掘每个演出团体的艺术特长,规避他们的短板。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团,不同的呈现,最后为什么都成为精品了?那就要把他们的特长发挥了,把他们的不足都弥补上。

在做歌剧《鸾峰桥》的时候,陈蔚跟宁德市畲族歌舞团、福建省歌舞剧院、闽江学院等多方合作,每个院团的情况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摸清楚每一个团的情况,要真正站在地方院团的角度来打造剧目。这样既避免了小马拉大车,也避免了演两场就收兵。”

如今,全国歌剧艺术蓬勃发展。作为创作者,陈蔚一直坚持一个观点,“从创作之初就要本着能够演下去、能够传得开的心态去搞,这样才能叫得响。发挥好各方力量,这样地方就没有太大的负担,而是越演会越觉得这个东西好,越演越觉得有价值,最后才能留下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田婉婷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国家大剧院原创歌剧《冰山上的来客》即将十度归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0
回声|五部作品相继上演 陈蔚:要找到作品的当代精神价值,才能与青年观众产生链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3
国家大剧院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题座谈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7
中国音乐学院校庆版《中国经典民族歌剧荟萃》在京首演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01
中国歌剧舞剧院新创歌剧《湾顶月明》在京首演 用轻喜歌剧展现当代精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3
中国音乐学院校庆版歌剧《原野》,“大手拉小手”模式展现中国歌剧经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5
​歌剧《原野》将在中央歌剧院上演 首演双日阵容公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9
中国音乐学院复排经典歌剧《原野》
北京晚报 2024-05-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