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上海成为全国首个为现制饮料增加营养选择标识的城市。奈雪的茶、霸王茶姬、快乐柠檬等现制茶饮品牌在上海市疾控中心指导下进行试点,为产品增加A、B、C、D级标识,推荐程度依次递减。总体来看,属于较推荐等级的产品含有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较低,其中A级产品更是要求不能含有非糖甜味剂。
半个多月过去了,市场对饮料分级的反响如何?消费时又要避开哪些误区?
为什么有的店有标识,有的店却没有?
据粗略统计,全市共有数百家现制茶饮店参与试点。但有消费者发现,同一个品牌,有的门店在产品价目表上有标识,有的店却没有。
记者在奈雪的茶静安万象天地店看到,绝大多数产品都带有不同颜色的营养选择标识。店员解释,个别产品的营养成分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所以暂时没有标识。待检测结果出来,也会按照规定增加标识。
不过,在同品牌的长寿·旭辉里店,产品价目表上所有的产品都没有营养选择标识。“这家门店刚好是问卷调查的对象。”品牌方相关负责人解释,在全市100多家门店中,有30余家门店暂时没有增加营养选择标识,这是为了配合政府部门进行数据收集,“简单来说,就是看看有没有标识,是否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近期完成调查后,所有门店都会增加标识。
该负责人还介绍,增加营养选择标识后,A、B两级产品的销售占比上升了23%,“说明标识确实会影响消费者选择,市场欢迎更健康的饮料。我们也接到一些消费者询问,为何部分门店没有营养选择标识。”她说,虽然部分门店因参与差异化对比没有加贴标识,但线上小程序列明了不同产品的分级,消费者可随时查看。
据了解,试点的品牌均有部分门店参与差异化对比。若消费者在这些门店想了解产品的分级情况,除了线上查看,也可以向店员咨询。
“更推荐”也不意味着可以敞开喝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营养选择标识能直观告诉消费者哪些产品“更推荐”,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敞开喝。
一方面,即便是推荐等级较高的A、B级饮料,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过量饮用,仍旧可能摄入过多的糖和脂肪。
另一方面,根据目前的营养分级原则,B、C、D级的饮料允许含有代糖等非糖甜味剂。它们虽然不是传统的蔗糖、果糖,但依旧会引发血糖升高,不太适合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等疾病的人群。而且,含有代糖的饮料在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上,与含糖饮料并没有本质区别。
此外,要注意各种鲜榨、鲜果类饮料的健康风险。举例来说,一款产品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含量都不高,也没有使用非糖甜味剂,但其非乳源性糖含量较高,那么就无法成为最受推荐的A级饮料,还可能成为C级甚至D级饮料。一杯鲜榨果汁通常用好几个水果榨取,水果中的糖分大量聚集在果汁中,这些糖分恰恰是非乳源性糖。举个极端的例子,葡萄汁的含糖量高达15%,与可乐的含糖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营养选择标识既要推广,也要完善
据了解,饮料分级在国际市场上早有先例。2022年12月,新加坡全面实施含糖饮料分级制,要求生产厂家就在售包装饮料印上营养等级,含A、B、C、D四个等级,健康度递减;这一分级制从去年底扩大到现场制作的鲜榨果汁及饮料中。英国、法国等也有营养分级标识。尽管不同国家及地区的营养分级细节不同,但核心都是降糖减脂。
从这个角度看,想要降糖减脂,消费者不仅要关注现制茶饮的营养选择标识,也要关注瓶装饮料的含糖量。但就市场现状看,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品牌尚未加入标识队伍,瓶装产品带标识的更是稀少。
可见,饮料生产企业有必要向前一步,做好产品标识。
某现制茶饮品牌员工程恒(化名)说,虽然他所在的品牌还没有加贴营养选择标识,但行业对加贴标识的态度总体积极,“一是能顺应当下强调健康的消费需求,二是能推动行业洗牌。”不过他也承认,全面推行营养选择标识有一定的困难,“目前上海有了分级原则,在上海现制茶饮店铺中落地会比较顺畅;但其他城市的现制茶饮店,以及全国铺货的瓶装饮料怎么分级,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还有业内人士提醒,要注意标识的准确性。比如,在已有标识的产品中,同一口味的产品若选择不同含糖量,会出现等级差异,糖少的更受推荐;但在同一口味、同样含糖比例而杯型不同的情况下,等级却一致。事实上,很多品牌的大杯产品要比中杯多30%。
总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分类、标识和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选择饮料。
文/任翀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