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作出重要部署,要求“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这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更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化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解锁“从0到1”的原始创新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当前,科技创新越来越多发生在跨学科、跨产业、跨领域的交叉地带,单兵突进难以实现,现有创新资源的互动、流转与聚集程度难以满足研发需求,尤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构建创新联合体的形式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聚焦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提速,这里正成为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在积极引进东部地区产业创新资源、增强对西部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过程中,有助于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中部地区有条件在构建创新联合体上先行一步,也有空间在打造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上大胆探索试验。
创新领军企业和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能够更为充分地感知到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命脉所在,具有较强的研发领导能力与抗风险能力,可以提升重大研究成果和创新技术商业化运用的效率。鼓励这些企业牵头和参与创新活动,再结合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灵活性,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力量,形成协同、融合、顺畅的创新生态,是创新联合体落地的重要路径。
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形式。但是,科技创新启动资金和后续投入的分担问题,研发中打破“条块”壁垒的问题、信息沟通的问题、创新成果合理分享的问题,等等,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完全有效解决,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弥补市场的不足。
既要“布好局”,还要“下好棋”。一方面,把创新要素的结合交给市场。牵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另一方面,由政府为各种要素的结合提供良好的“雨林生态”。例如,将企业技术需求、产业攻关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有机结合,围绕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中的共性问题、基础性问题合力攻坚;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消除创新要素在创新链上跨部门、跨领域流动的体制障碍,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眼下,包括中部六省在内,很多地区已经在构建创新联合体上迈出坚实步伐。当其落地见效、开花结果,我们有信心锻造出更为强大的科技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
文/金观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