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箱、查验、布展……3月25日正值周一闭馆日,遇见博物馆798馆内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几天后,“遇见拿破仑——消失的宫殿”即将在这里开展,作为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首场特展,此次展览将展出81件法国的国宝级文物,它们均是拿破仑时期的宫廷御用家具、挂毯、绘画、装饰品等,而此刻它们正在木箱中,像一个个巨大的盲盒等待被拆开。
图为遇见博物馆点交现场 摄影:宋霁真
珍贵展品走“绿色通道”来华
上午十点,来自北京会展中心海关的工作人员、法国押运方代表以及点交员等已经来到了展厅,对展品进行解封查验。在众人的注视下,层层包裹的珍贵文物露出了真容。此次展览的展品出自拿破仑帝国时期三座主要宫殿——杜乐丽宫、圣克卢宫和默东宫。这三座宫殿均毁于19世纪后半期,幸运的是,三座宫殿中的部分装饰和家具在宫殿被毁之际被转移了出去,现在大部分为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所藏。如今,它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
“此次参展文物由于年代久远,质地比较脆弱,对光线、粉尘以及温度湿度的变化非常敏感,运输、储存条件要求特别高。海关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通关服务,实现口岸到展馆的直通放行,大大减少通关和运输时间,有效保护文物安全。”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丽说道。
展品之一:圣克卢宫御座厅中的正式场合用扶手椅,供约瑟芬皇后或“母亲夫人”(拿破仑一世之母的封号)使用 皮埃尔·弗朗索瓦·莱欧纳德·方丹 鎏金木器 105 x 68 x 57cm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5年)
此次展览,北京会展中心海关采取多项便利通关措施,制定“一展一策”工作方案,采取海关驻场监管等多元化担保模式,开辟“口岸—展馆”绿色通道,确保展品通关零延迟、保障零误差。“此外,还同步展馆视频监控信号到会展海关视频监管中心,实现‘隐形’监管。”北京会展中心海关展览品监管二科科长王石说道。
在各种展览类型中,尤以国外借展(又称“引进型展览”),流程最为繁琐,要求最为严谨,一般来说,中方至少要提前12个月向外方提出借展申请。“由于参展文物价值较高,北京会展中心海关为此次展览提供了驻场监管免保证金的担保模式,确保展览顺利推进。”遇见博物馆馆方介绍。
细致点交呵护传奇宫廷遗存
展品之一:烧焦的拿破仑一世半身像 根据安托万-丹尼斯·肖代作品创作 大理石 50 x 27 x 23cm
出自法国皇家制毯工厂高布林和博韦的华贵织毯,由法国塞弗勒皇家瓷器工厂制造的精美瓷器,曾点亮宫廷浪漫夜晚的华美灯具……在现场,点交师邢航与法方代表仔细地查看每一件文物的细节。她介绍,文物点交,是双方对交接文物的名称、编号、质地、数量和保存状况等信息进行详细的文字、图表、影像等形式记录并认可的过程。文物点交不仅是保管权的移交,更是对文物现状的明确。
“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展品——拿破仑授军刀挂毯。它是羊毛真丝材质的,根据1803年的一幅画织成,描绘的是拿破仑在马伦戈会战中大获全胜的场景。”邢航说道,这件挂毯右下方棕色的部位有纤维的磨损,上方有部分水渍,暂时没有继续发生病害的危险,但也要列入观察范围内,“我们要保证布展时展品的各方面状况都是稳定的。”
此次展览中还将展出一件带有灼烧和碎裂痕迹的拿破仑大理石胸像。这件胸像上,拿破仑按古罗马皇帝的样式头戴象征着军事胜利的桂冠,配饰是其帝国的象征——蜜蜂。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接收这座雕像时,它就已经产生碎裂并带有灼烧痕迹。
当天的点交与布展工作同时进行,在确认点交后,工作人员很快就将文物移至展位,安装在展墙或展柜内,并进行加固。从为文物“量身定制”玻璃展柜,到不厌其烦地选用尺寸最为合适的一枚螺丝钉,布展的细节处处见用心。
此次展览将于3月30日正式开展,不仅展出81件珍贵展品,还将以3D场景复原“消失的宫殿”,引领观众感受拿破仑时期法国的建筑、绘画和装饰艺术魅力。
文/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广燕
编辑/崔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