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在202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大健康产业专题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毕井泉在题为《努力完善创新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演讲中表示,生物医药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创新药产业具备很多有利条件,中国生物医药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和带动产业创新有其必然性。
毕井泉认为,加快创新药产业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他谈到,生物医药竞争是全球性竞争。我们发展创新药的时间还很短,对创新药发展规律的认识,在研发、生产、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使用、支付各个环节支持创新药,在营造一个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毕井泉提出了多项建议,包括深化创新药临床价值的认识;加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要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研究建立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深化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药品审评审批制度;切实落实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政策以及加强创新药的国际合作等等。
毕井泉提到,要取消创新药进入医院的各种不合理限制,引导医院应当采购的尽量采购,引导医生应当使用的尽量使用。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当务之急是解决医疗服务价格偏低问题。医疗服务价格偏低,导致很多医疗领域有需求无供给或供给严重不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尤其是多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要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在基本不增加社会医药费总负担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取消用药品、耗材、检查检验结余补偿医疗服务支出的政策。严格控制医院收入总量,减少过度医疗。一些地方的改革实践证明,我们可以做到在基本不增加社会医药费总负担前提下实现医疗服务价格合理化。”
毕井泉建议,改革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和医保支付办法。创新药价格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不能明确这个基本原则,市场就会变得不可预期,就很难有人投资创新药。
现在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是建立在仿制药产业基础上,基本定位是“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职工个人账户、地方统筹、按价格比例支付、大病封顶的制度框架已经形成,所有的医保资金都已用于支付现有列入医保报销目录的药品和服务,没有额外的资金支付成批量上市的创新药。医保资金还面临着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的压力,面临着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和慢性疾病日常管理的压力,面临着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压力等等。
毕井泉认为,解决上述矛盾,必须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为创新药开辟新的支付渠道。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必须明确基本医疗保障的边界,明确基本医疗“保基本”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才能为商业医疗保险创造发展的空间;必须公开各类疾病的医疗数据,便于保险公司在精算的基础上推出适当的医疗保险产品;必须抓紧制定商业医疗保险法,依法规范承保人和投保人的权利义务;必须推进商业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医保部门统一管理,实现基本医疗保障与商业医疗保险的有效衔接,无缝对接。任何创新产品都是先由有支付能力的群体为创新产品买单,逐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