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同比增长34.3%;2024年春运期间,全国民航累计运输旅客8345万人次,日均超过208.6万人次,旅客运输量创历史新高。
这是文旅部、中国民航局公布的几个数字。这些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国人的出游热潮、文旅的迅速升温。去年春天的“进淄赶烤”、这个冬天的“尔滨”出圈、春节期间的三亚火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旅市场正在回归。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文旅市场复苏”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如何看待这样一场文旅“狂欢”?文旅复苏带来的“泼天富贵”,各地要如何接住、接好?在全国人大代表吕妍看来,新媒体能够快速提升地方的知名度,有利于当地旅游业发展,但要避免一味博眼球。全国人大代表夏华建议,将手工艺等文化体验打造成新场景中的重要内容,促进文化消费增长。
全国性文旅复苏背后是人民群众的需求
在网络平台流量的加持下,一批城市的旅游热度迅速攀升,淄博、洛阳、西安等吸引着游客们的眼球,成为“网红旅游城市”。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吕妍认为,不管是过去一年爆火的淄博“烧烤热”、哈尔滨“冰雪热”,还是全国性的文旅复苏,背后都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需求。“旅游是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有需求的活动,可以增长见识、促进交流、体验不同的文化。有需求就有供给和消费,会出现各式各样适应人们需求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副县长吕妍
丰富的旅游资源,是一座城市招揽游客的硬指标。提到自己的家乡海南,吕妍表示,海南省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比如,它是我国唯一热带岛屿省份,海洋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拥有1823公里海岸线。除了丰富的海洋资源,海南还有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尖峰岭、霸王岭等山地资源。文化资源也很丰富,如3000多年历史的黎苗文化、上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吕妍介绍,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方面,推出了多样化、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比如环岛旅游公路去年年底开始通车,这只是1.0版,还要继续不断升级,把散落在各处的美景像珍珠一样穿起来,让环岛旅游公路真正成为流量的入口。还有百亿消费级别的免税店,体现了旅游消费活力。”
“在旅游服务保障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方面,海南省逐步加大保障力度,推进旅游市场规范化发展,这也是我们持之以恒要抓的一项工作。毕竟,游客的体验度、满意度和安全感,是衡量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标尺。”吕妍说。
旅游城市网络宣传不能一味博眼球
今年开年,最“卷”的要数各地文旅局了。随着哈尔滨的爆火,全国各地的文旅部门坐不住了,纷纷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为自己的城市宣传推介,疯狂输出创意短视频、喊话明星为家乡“上分”……形式多样、热梗频出,网友们也当起了“监工”和“军师”,为家乡出谋划策。
对于各地文旅部门的“网络推介”和“喊话”,吕妍表示,“网络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能够快速提升地方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很多文旅部门主动在新媒体上宣传自己的家乡,出发点都是为了家乡旅游产业能够发展得更好。”
但她同时也提到,旅游城市网络宣传要避免一味博眼球、为宣传而宣传。“宣传在前方,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是大后方,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大家常说的‘广东闷声发大财’,去年广东省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均位居全国第一,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吕妍认为,城市文旅要“做好内功”,“网络只是一种宣传方式,服务、口碑也可以提升知名度。服务到位、口碑上去了,迟早会被人知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也表示,流量带来的网红效应只是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过程中的一个链条,“这只是河流上翻腾的浪花,但我们更要关注静水流深的河床。如果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商业环境达不到应有的现代化水平,那么网红只能是转瞬即逝的烟花,而不是永不凋落的繁花。”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
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产业中应用
推动旅游行业复苏,去年,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部署加快智慧旅游发展、推动科技赋能旅游。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关注到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旅领域应用的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
在调研过程中,吴国平发现,尽管AI在各行各业中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应用,但在文旅场景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AI技术的使用还比较浅,文旅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最多的功能就是人脸比对识别入园检票,以及在安全方面的摄像头视频预警,大多使用的是初级AI技术。”另外,AI技术在文旅产业中缺乏合适的应用工具,还需要进行研发。
吴国平表示,随着“村超”火爆、“尔滨”出圈等现象不断涌现,从一定程度上来看,当下的文旅产业正悄然从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从商业价值向情绪价值转变。与此同时,在高质量发展模式的引领下,文旅行业需要转换动能,用科技创新来大幅提升效益效率,以此推动传统文旅向数字文旅迈进,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外,文旅关联的产业众多,具备让新技术驱动产业发展的条件。
因此,吴国平建议,根据文旅类企业特点,紧跟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大指导力度,进行宏观引导。当前,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建议鼓励有条件的文旅类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相关部门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企业进行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攻关、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同时,当前既懂文旅又懂人工智能的综合性人才短缺,建议鼓励校企合作,在人才的引、育、留、用等方面给予政策重点支持。
打造“文旅+产业+工坊”的融合消费新场景
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介绍,“工坊”作为“文旅+产业+工坊”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将文化融入产业发展,让文化成为产业创新、升级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也是推动传统手工技艺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载体。
全国人大代表、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
“‘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夏华说。但她在调研中发现,文旅融合产品内容、生产、经营的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多以景点为中心,缺乏围绕主题的文旅融合产品研发和设计能力,导致文旅产品单一,不能满足游客消费需求。“文旅+工坊”是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市场需求的有效结合,是推动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乡村地区发展文创产业和工坊产品的模式还不成熟。
因此,夏华建议支持打造商旅文体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将手工艺等文化体验打造成新场景中的重要内容,促进文化消费增长。“例如,可以在文化旅游景区内设置工坊,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传统手工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可以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满足感,还可以促进当地传统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时,支持、鼓励企业将产业融入旅游体验中,形成文旅融合产业体系。依托“非遗+产业”,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各地区创建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区、特色小镇、国潮街区等,鼓励建设集非遗展示体验、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文旅融合产业。
编辑/熊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