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胡同深处,“80后”小夫妻用文创留住老北京记忆
北京东城官方发布 2024-03-10 10:36

走进史家胡同文创社,上百枚的胡同文化印章、独具特色的瓦片画、记录胡同光影的明信片……在这间40多平方米的小空间里,各类文创产品记录下老北京的独特记忆,成为了北京胡同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史家胡同文创社紧邻史家胡同博物馆,依托史家胡同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东城区优质的历史资源,扎根社区,探索社区文化营造。“我们希望通过文创为载体,深耕北京胡同文化。”主理人马牧思说,希望通过群策群力开发、设计和制作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和文创活动,留住老北京记忆。

胡同文创源于在地居民

史家胡同文创社创办于2016年。当时,在史家胡同博物馆旁,腾出了一间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希望在这个空间中,能够活化胡同历史,做一个人人可以亲近的文化空间。”彼时,朝阳门街道计划围绕史家胡同的文化内涵做文章。于是,街道邀请“80后”小夫妻马牧思和文军,在这里办起了文创社。

夫妻俩都不是老北京人,却要创作出地道的北京文创品,难度可想而知。“刚来文创社那会儿,我们主要是自己埋头创作,做些简单的明信片、书签、帆布包。”马牧思说。后来和街坊邻居们熟了,夫妻俩意识到,胡同不光是外在的一砖一瓦,还有内在的根与魂。要熟知真正生活在胡同里的人,才能做出打动人的作品。

2017年起,文创社相继走访挖掘了20多位“社区艺术家”。退休居民、国家一级建筑师张迎星在瓦片上作画,朱红奶奶画下人生绘本,摄影师陈伟拍下胡同摄影集……胡同文创有了源头活水。

胡同文创向周边地区延伸

如今步入文创社,恍如走进了一个胡同活态博物馆:城门楼子、史家胡同群英传、北京民俗……盖下上百个印章,把所有老北京的记忆装进本子中;带走一面瓦片画,把胡同的春秋冬夏带到世界各个角落;选取几枚小小的冰箱贴,送给亲友一份真挚的北京礼物。渐渐地,全国各地的文艺青年、胡同爱好者们纷纷慕名而来,“这个文创社代表的是北京符号,代表着北京和胡同的文化,我们很喜欢。”游客说。

不止街坊四邻,马牧思的儿子也成了小小胡同艺术家,画下十二生肖的卡通动画,做成印章。将十二生肖、城门楼子、北京小吃等一起盖到盖章本上,成为小朋友和年轻游客们最喜爱的“打卡”方式。

如今,胡同文创还渐渐向周边的礼士胡同、演乐胡同延伸。结合礼士胡同讲“北京老礼”的传统,为其发掘创作“北京老礼”相关文创产品。“我们的梦想是,通过古韵新传、文化齐创,让每一位天南海北的旅人把胡同带回家。”马牧思说。

用文创传承胡同文化

随后,马牧思和团队开发出“胡小同”品牌,深度挖掘胡同历史文化。“胡小同”的灵感来自胡同,作为北京以及东城区的文化创新品牌,“胡小同文创”在形象上极具北京味道,同时衍生出放风筝、抖空竹、京剧、哪吒、玩滑板、北京大爷等多种形象。“‘胡小同’通过挖掘北京丰富的胡同文化历史元素,实现古都文化、京味文化、胡同文化、创新文化的具象集合,打造成‘北京胡同吉祥物’,用文创留住北京的记忆和乡愁,讲述老胡同里的新生活。”马牧思说。

65ebf446d5de2be7a49181d7.png

2023年服贸会史家胡同文创社展台

未来,马牧思希望可以通过“胡小同”,更好地融入胡同生活,串联起北京的千百条胡同,通过设计京味儿系列、北京腔调系列、胡同牌儿系列等,更好地留住北京记忆。同时,利用“胡小同”IP形象,创作胡小同漫游记绘本,胡小同漫游记电影动画片等。“希望更好地用这种动漫多元的方式,把我们胡同的风貌历史、文化人情、北京的老理儿更好地传承,同时也用年轻有趣的方式传承下去。”马牧思说。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听得见,闻得到,能触摸!故宫“无障碍”文创空间亮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03
“博物馆文创热”展现中国文化消费市场活力
新华社 2024-11-23
又一款文创冰箱贴火了!动态流沙银杏叶冰箱贴定格秋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14
这处胡同院落怎么有一个“气膜罩”?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2
通州区文景街道“文旅会客厅”启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07
明年“小目标”:基本建成“示范区” 北京东城这样发力
北京东城 2024-06-17
故宫角楼咖啡上新“凡尔赛”文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23
“胡同开门”文创地图,圈粉年轻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5-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