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靠谁转?往哪转?如何转?
成都商报 2024-03-08 13:07

若要问什么是当下最热门的词语,答案必定是“新质生产力”。

从政府工作报告也可以看出,今年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已经确定。向新质生产力要产业升级新动能,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正在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不过,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离不开各方努力,并非一蹴而就。传统制造业为什么要转型?靠谁来转?怎么转?往哪转?诸多疑问尚需解答。

3月7日下午3点,以“向‘新’而行,拥抱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城势而上”线上论坛第三季,上线了第二场直播分论坛——《制造向“新”,新型工业化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出席论坛的嘉宾们结合前沿理论与一线经验,针对以上焦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企业转型升级“把脉问诊”,献出良方。

为何要转?

新技术浪潮不会停止,必须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传统制造业必须转型升级,是论坛嘉宾们的共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我们非常深刻地意识到,新技术的浪潮不会停止。”作为扎根一线的企业专家代表,微网优联5G工厂负责人杨奕东道出了切身体会。

作为四川首家“5G智慧工厂”,微网优联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杨奕东认为,企业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技术革新,而是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转型,必须持续保持活力,以应对市场的不断更新迭代。

“企业必须转型升级,开辟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长城战略咨询成渝总监徐光宜认为,不管是企业自发还是政府引导,转型升级都是必须秉持的指导思想。

学术界也有着相同的见解。“如果说,中国错过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跟跑了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进程中,则要并跑乃至领跑了。”全国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寇纲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创新,而创新的主体在于企业。

另一方面,转型升级并非推翻一切,还应当“不抛弃,不放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是我国制造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5月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

启迪之星(四川)总经理宋志刚认为,在以新技术赋能传统产业的过程中,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积少成多,以量变引起质变,不要想着一上来就“革传统产业的命”。如果盲目贪多求全,推进起来会非常困难。

靠谁来转?

政企研多方参与,构建创新生态体系

各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时,有一项重要职责:分类指导。这也是论坛嘉宾们关注的重点。

杨奕东认为,在当下企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之中,各地政府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网优联获益良多,“例如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创新平台等方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转型升级赋能。”

如何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寇纲认为,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继续优化配套政策体系,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例如创建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池、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另一方面,要强化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推动链主或平台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平台。此外,地方政府可以挖掘数据价值赋能“智改数转”场景,例如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平台。

科研机构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宋志刚认为,例如一些孵化平台,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创新资源聚集的平台,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技术创新对接、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帮助具有转型升级需求的传统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品迭代、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徐光宜则认为,所有的政策与理念,最终都要靠人去执行,因此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显得非常关键。企业掌舵人必须具备看见未来趋势的能力,主动求变,“当你被动接受的时候,可能你的转型升级已经滞后了。”

在宋志刚看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自身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体系,更好地培育新质生产力。同时各区域间应加强协同创新,打破行业壁垒和行政壁垒。

用什么转?

突出创新驱动引领,用科技乘以产业

科技与创新,正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些企业已经率先应用前沿技术,取得了“梦幻开局”。

结合企业自身经验,杨奕东认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基础思路是信息化与自动化相融合,核心布局是高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在微网优联生产车间,5G、AI、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已形成多种应用场景,可实现“熄灯”作业。

“如果说农业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是核心要素,工业时代资本和劳动力是核心要素,进入数字时代后,数据便是关键生产要素。”寇纲认为,进入新时期,数据成为劳动对象,人工智能技术成为生产工具。应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采集、传输、处理、执行,让数据与不同应用场景结合,释放出数据生产力。

在徐光宜看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光要引入新的技术,更重要的是把新的成果转化出来,并且可复制、可推广,达到“技术×产业”的目的,真正实现用科技赋能产业。

他举例,成都高新区在去年做出探索,在全国率先提出构建“技术研发+中试平台+专业孵化+天使基金+应用场景”的“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生态,目标瞄准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这就是乘法的要义。”徐光宜说。

往哪里转?

聚焦提质降本增效低碳,充分挖掘自身优势

杨奕东认为,传统制造业门类繁多,各个企业面临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其转型升级的痛点、难点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核心还是要聚焦四个方面:提质、降本、增效、低碳。如果一家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在这几个方面实现了突破,那其转型就是成功的。

微网优联自身的发展历程就是直观说明:初步测算,通过自动化生产,该企业制造成本降低了40%,从产值“0”到产值12亿元仅用了半年。

充分了解自身特点,扬长避短,是嘉宾们共同的意见。

寇纲认为,四川、成都有着深厚的产业基础,要结合自身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例如,可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发展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加速形成龙头企业牵头、骨干企业参与、上下游企业跟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打响四川省先进产业“头号招牌”。

他还提到,四川可以以智慧能源和智慧文旅为发展特色,结合各区域发展优势,积极开展项目试点示范,培育多样化数字场景,打造四川先进产业“特色名片”。

“任何一个数字化转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仅凭自身就可以完成的。”杨奕东认为,企业转型的过程充满艰辛,需要各方一起努力。一旦走上转型的轨道,就能切实感受到明显的效果,企业也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领先优势。

文/叶燕 王俊峰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因地制宜推动经济向新提质
人民日报 2025-01-14
在统筹新旧动能接续中发展新质生产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3
探讨工业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 第十七届中国工业论坛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30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光明日报 2024-12-25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打造更多叫得响的品牌
人民日报 2024-12-03
向“新”求“质” 金融街论坛年会热议金融赋能产业助推新质生产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0
金融服务赋能科技创新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证券报 2024-09-28
经济日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赶时髦”、不能“一刀切”
经济日报 2024-08-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