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不少人或返乡或出游,为妥善安置留守在家的宠物,寄养服务异常火爆,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让很多人头疼。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宠物犬数量达5175万只,宠物猫数量达6980万只,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宠物市场。在此背景下,宠物寄养市场需求水涨船高。作为一种新业态,宠物寄养并非只给宠物提供“温馨的港湾”,商家还往往附加着喂食、洗澡、美容等一揽子服务,全面解决宠物主人的后顾之忧。从市场反馈来看,每逢节假日,尽管不少宠物寄养门店价格攀升,但生意仍旧好做,甚至“一位难求”。
宠物寄养服务兴起,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大有野蛮生长之势。寄养价格体系混乱、服务标准不统一、相关资质不健全等问题日益凸显。比如,有的宠物寄养店推出VIP间、豪华间,春节期间寄养一只猫要花上万元,价格堪比五星级酒店;有的商家涉嫌虚假宣传,服务严重拉胯,给宠物投喂变质食物;还有的宠物托管师管理粗疏,致宠物生病甚至死亡……
宠物寄养,本是寻找可信赖的场所,购买最专业的照顾。可寄养过程中事项繁杂,很多问题不好精准预测,难以厘清问题责任。由于未有细化的行业标准,商家收费水平也相当悬殊。其中,还不乏一些无资质商家浑水摸鱼,防疫措施形同虚设。此外,宠物被送到陌生商家,可能会产生应激反应,倘若服务不当,难免产生纠纷。管理盲区之下,缺乏有效约束,暗含安全隐患,一旦遇到意外,消费者往往维权无门。
规范寄养行业,无论是收费标准、寄存必须履行的告知义务,还是发生纠纷后达成处理意见的边界,都需要有一笔“明白账”。一方面,相关监管需跟上脚步,结合市场实际情况,完善行业服务规范,提高准入门槛,约定寄养环境的硬性要求、宠物照顾的一般标准、应对突发的安全措施等。另一方面,对于宠物主人来说,在选择寄养宠物时也要仔细确认店家资质,签订书面寄养协议,明确宠物健康状况、服务内容、风险责任等。
随着养宠热,除了到店寄养,上门喂养、家庭寄养等新模式也悄然兴起。明确规矩、加强监管,解决寄养行业的槽点,让消费者更明白更放心,才能推动宠物经济更加规范透明有序。
文/孙延安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