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人民教育出版社,参观了《一代宗师 教泽永存——袁微子与中国小学语文教育》主题展览,这是为纪念我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袁微子先生诞辰110周年而举办的展览。
展览展示了近百幅生动的历史图片,袁微子手稿遗墨、调研笔记、与一线名师的103封回信,吕叔湘、刘国正等著名学者的书法题赠,以及袁微子历史视频资料等珍贵展品,无不呈现着老一代教育学者的学术成就和精神财富。
袁微子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主任、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等职务。教育家顾明远评价袁微子是继叶圣陶、吕叔湘先生之后推动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改革的一代宗师。他曾参与多套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研工作,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编了以“读写训练项目”为核心的全国统编教材,为新中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创举: 创新语文教材增加读写训练环节
展览的第一部分是袁微子青年时代的事迹。通过两个展柜来展示袁微子青年时代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文章及部分调研、学习、会议笔记;还有袁微子的部分手稿。其中有一篇“一次试讲的前后”,就是他自己撰文记录登上讲台讲授《在仙台》的一些反思;另外一篇“《人品、文品》”写于1988年,是他悼念恩师、老社长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文字,情深意切。
1977年,老一代专家很多都已退休,重新归队的袁微子成为了小语教材编研工作的主心骨和领头羊。袁微子领导编写改革开放头十年的这几套小学语文教材,相比以往有了很大创新。比如他按照叶圣陶先生加强教材语文训练系统的建议,增加了读写训练的环节,开创了历史。他很鲜明地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贯穿到教材建设的全过程,不是贴政治标签,而是要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自觉地用这套科学的思维方式来指导。比如,他提到辩证唯物主义最核心的就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所以小学语文教材中字、词、语、篇之间一定要联系,听、说、读、写之间一定要联系,学生学习语文一定要和他们认识事物联系,语言发展一定要和思维发展联系、传授知识一定要和能力培养联系起来。
袁微子也十分重视到一线课堂去听取师生对教材使用的反馈。他年过七十还亲自走上讲台,给全国教师们示范讲授《在仙台》这篇公认比较难上的课文。这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这次授课的实录也流传到了日本,有日本学者就将此作为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典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故事:103封回信留下中国基础教育史一段佳话
展览的第二部分,集中介绍了袁微子为中国小学语文教育做出的重要贡献。在一个展柜里展示了袁老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论著。他结合自己多年中医临床经验,还主编了《中医临证基础》等书,后来长期作为很多地方中医学院的教材使用。
袁微子对小学语文教育界的贡献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展览展示了语文教育家、诗人,人教社原副总编辑刘国正先生亲自撰文并书写的一副对联:“一生坚毅漫步八千云月路夕照做黎明;四海耕耘倾心一亿小学生教泽应永在”,袁微子去世之后,这副对联就镌刻在他的墓碑上面。另外一幅书法墨宝,凝聚了三位语文大家的情谊,是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书写叶圣陶《语文教学二十韵》(摘录)赠予袁微子收藏,三位都是对中国语文教育影响巨大的宗师。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组展柜中,集中展示了袁微子1980年至1991年间写给浙江省第一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朱雪丹的103封信的复制件,原件目前被袁老的家乡浙江桐庐县档案馆永久收藏。这些信件记载了中国基础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
朱雪丹是上世纪70年代末期认识袁微子的,当时她已经是浙江省非常优秀的特级教师。但是见到袁微子后,她意识到自身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高,于是就和袁微子结下了师生情谊。在这103封信里,师徒二人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袁微子非常欣赏朱雪丹的勤奋和灵气,对她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比如他的信中提出让朱雪丹对于每堂课都要做教学反思的笔记,定期寄送给他进行批阅指导。两年多的时间内,朱雪丹就做了二十多本教学反思笔记,袁微子都做了认真的批阅。朱雪丹也成长很快,走出浙江省,成为了全国知名的小语名师,并被授予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3年,朱雪丹整理出来这些信件,由浙江教育出版社进行了出版。至此,读者都可以通过这本书阅读这些信件。
继承:用马哲观点指导小学语文实践
袁微子先生离世已经30多年了。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孙女袁日涉在祖父的影响下,也选择了小语教育事业,目前是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语文教师,续写着这个教育世家的动人故事。
谈及爷爷的语文教育论著对自己的影响,袁日涉称,站在今天新课标教材的时代背景上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小学语文,这两件事搭嘎么?她起初心存疑虑。后来她发现,马克思主义中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其实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是可以看到的。“比如说,现在的素养导向螺旋式的上升,同样一个目标在不同的年级当中,我们如何去分层次分步骤的去落实,再加上实践的观点。”
在袁日涉看来,小学语文课堂和体育课一样,是实践的课堂。“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他做了哪些语言的实践,并从中实现他语文素养的提升,我越来越感觉这一点很可贵。”袁日涉希望在未来的教学当中,尝试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小学语文结合起来,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作为语文老师应该给他们传递一些这方面的思考,毕竟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袁日涉还记得,去年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自相矛盾》这篇课文的时候,强调了矛和盾是非常典型的哲学思想,它们是相互独立又统一促进的。“我还把生活当中一些小小的事例融合起来展示给学生,通过他们不断地思辨和讨论,认识到矛盾的对立统一论。”袁日涉表示,对爷爷语文教育理论最好的继承,就是将展柜里的这些论著知识在语文课堂里生长和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恩杰
编辑/乔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