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市交通出行量快速回升,交通运行压力显著提高。本市持续推进交通综合治理,围绕学校、医院、火车站等重点区域,多措并举提升出行环境。今天上午,市交通委发布2023年交通综合治理“成绩单”,去年全市挖潜停车资源,新增共享停车场200处、停车位万余个;多所医院拓展院内停车区域,职工车辆为就医停车“让位”;通学公交车线路由25条增至48条,试点校接送学生小汽车出行量下降了12%……今年,本市将重点优化各种交通方式衔接,让市民出行更省心省力。
多所医院内部停车场向患者开放
学校、医院周边交通治理,是近年来本市交通综合治理的重点。
围绕各大医院,各部门挖潜停车资源,最大限度向患者开放。市交通委综合治理处处长董路加举例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因位于西直门桥区,交通组织复杂,医院西门、北门拥堵严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院内除公务用车之外的全部停车位向患者开放,医院职工车辆全部引入周边停车场,医院西门、北门拥堵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就诊车辆高峰时期排队时间由1小时下降至15分钟,通行效率提升80%。
在宣武医院内部,通过科学规划,充分利用院内空闲地块,新增平面停车位300余个,去年对患者开放使用,极大缓解了就医车辆排队造成的拥堵现象。北京儿童医院在院内建设自走式立体停车设施,于上个月投入使用,新增停车位685个,就诊车辆从医院北门排队有序进入停车楼,排队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医院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264所学校周边交通得到治理
董路加介绍,自2018年以来,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交管局、属地政府等多部门多单位联合部署、综合施策,采取每年一批、滚动推进的方式,多举措开展学校周边交通综合治理,累计治理学校264所。
2023年本市还上线了通学公交车,自9月1日投入试运行以来,通学车影响力逐步增强,运营规模不断扩大,试点学校由最初13所增至21所,线路由25条增至48条,日均运送乘客由811人次增至4100人次,首批100辆通学车全部投入运行。试点过程中,各部门不断优化、细化服务措施,通学车实现了运行“零事故”、车辆“零故障”,准点率达100%。监测显示,试点校接送学生小汽车数量下降了12%,学校周边秩序得到改善,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重点火车站制定70项交通优化
近年来,重点火车站周边交通环境持续提升。临近春运,各部门协同,推动重点火车站交通优化提升,细化70项任务,目前已完成23项。
其中包括,完成北京站出租车调度站调移、华通停车场功能调整、过街天桥优化改造;优化北京西站南广场环岛落客区开口设置、“三角地”环境提升;协调增加北京丰台站停车资源,其中新增北京城建集团材料公司停车场停车位100个、北京丰台站东落客平台停车场停车位150个;6条公交线路进驻清河站运营等。
同时,在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开通定制公交,加强北京朝阳站公交接驳服务,节日期间充分发挥夜班公交等线路疏散作用,方便抵京旅客出行。
全年新增共享停车位万余个
停车方面,本市聚焦居民需求,缓解“停车难”。2023年,加强机动车停车设施供给,推动存量停车资源共享利用,全年新增共享停车场200处、停车位万余个。
挖潜停车资源,各个城区都进行了很多尝试,其中,东城区利用朝阳门干面胡同西口停车场、建国门金宝大厦、首开停车场,增加有偿共享车位100余个,车位利用率均已达80%以上;西城区推进“不停车胡同”治理,实现醋章胡同、西砖胡同北段、烂缦胡同、南半截胡同、天景胡同5条胡同限行禁停;朝阳区实现电子收费管理路段212条,共计车位数19706个,位列全市第一;朝阳区已批准启用15处人防工程,新增人防停车位2557个;海淀区2023年以来已向社会提供741个人防停车位……
今年重点优化各种交通方式衔接
2024年,本市仍将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以“顺畅、便捷、绿色、智慧、安全”为目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交通综合治理格局。
具体来讲,包括提升既有道路资源优化利用效率,对路面各类车辆加强管理,调控交通需求、减少私人机动化出行,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支撑、慢行为补充,结构合理、衔接顺畅、便捷有序的综合交通体系,优化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衔接;推动能源结构和运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打造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和高效的云,变革出行方式,重构交通运输体系;做好安全生产和运输,提升交通系统韧性和应急处突能力。
编辑/彭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