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我国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老年人口约465万人,占常住总人口21.3%;户籍老年人口约41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29%,北京市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呈现加速趋势。
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北京正积极构建完善城乡协同、分层分类、全面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动员多方力量推进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构建既“普”又“惠”的普惠型养老服务制度体系,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1 年12 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文件指出,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提升普惠性养老服务,增加高质量养老服务供给,做好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日前,北京市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为破解超大型城市的养老难题提供了“北京方案”。
全市计划建设不少于100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在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布局方面,北京市计划在2024年建设不少于100家,到2025年前,力争实现每个街乡建成一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重点打造具备养老服务供需对接、调度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集中照护等功能的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也就是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形成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以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主体,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延伸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做好做实老年人家门口的养老服务。
新年伊始,北京市首家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紫竹院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其配备的老年食堂也正式营业,为街道社区老年群体提供精准化、品质化、亲情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匹配与调度,覆盖助餐、助浴、助洁、居家照护、陪同就医、适老化改造、健康管理等百余项24小时就近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可实现全要素供给、全天候响应、全方位服务、全链条管理,全面提升周边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整体功能来看,该服务中心共3层,一层配置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健康小屋、北康养e家居家服务区,二层、三层为托老服务区,设有14间、28张托老床位。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紫竹院养老服务中心设有托老服务区,可以在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重度残疾、无人照顾等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面向高龄、失能老年人群,提供中长期照料、短期托养、居家照护等专业化照护服务。
此外,北青金融记者了解到,1月3日,该服务中心迎来了首位入住长者。
协同推进机构养老、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
面对长者的多元养老需求,北京市强化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保障作用,支持国有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平等承接公办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促进符合条件的街道(乡镇)养老照料中心转型升级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
日前,全市首个医养融合公建民营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北京康养·昌平区敬老院正式开业运营。据介绍,昌平区敬老院是昌平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项目、区级养老服务综合体,是北京市公建民营养老服务示范项目。该项目不仅能满足昌平区乃至周边城乡的老年人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将使昌平区的城市特困人员、农村低保、低收入中的老年人,经济困难的孤寡老人,失能高龄的老年人群体得到更好地照料。
作为市属国企中唯一一家专注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的综合平台公司,北京康养集团成立于2021年10月,专注发展“普惠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健康、适老服务”四大核心主业。经过2年时间的培育发展,北京康养集团已经成为了一家具备全产业链发展能力的健康养老综合服务企业。
2023年,北京康养集团高效完成29家市属培疗机构资产接收,有序启动适老化转型改造;5月,北京首家培疗机构转型普惠养老示范项目——“北京康养集团·颐寿嘉园”精彩亮相,开创了资产划转、权证登记和适老化改造的“北京模式”;依托北京首家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白纸坊项目),探索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五端九化三覆盖”运营模式,累计签约居家照护服务超560单,提供为老服务超4.6万单,让专业养老服务走进首都百姓家;聚焦存量升级、美誉提升,启动颐寿轩善果寺项目、老年福沁心园项目等存量机构提级改造,以“精”“智”“惠”的特色服务,打造城区嵌入型的精品项目……
普惠养老是一盘大棋,事关大局和长远。聚焦全市465万老年人养老服务的“急难愁盼”问题,近些年来北京市补短板、强弱项,既有国有资本稳扎稳打、不断布局,也有国企和民企共同合作、优势互补,全力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一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夕阳红”画卷正徐徐铺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马佳丽
编辑/范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