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月15日上海第四批次集中供地结束,2023年上海集中供地落下帷幕。2023年上海四批次集中供地共推出73宗涉宅用地,其中成交72宗,成交规模达889.6万㎡,土地出让金总计2200亿元,平均成交楼面价为24733元/㎡,平均溢价率为5.83%,整体总成交规模及金额均低于2022年,但平均溢价率高于2022年2.57个百分点。
中指研究院上海高级分析师陈炬兰分析认为,总体来看,上海土拍市场虽随批次热度有所降低,但与其他城市相比仍相对稳定,而国央企拿地及冷热分化成为贯穿全年土拍市场的关键词,在市场承压房企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冷热分化仍将持续。
具体来看,招商蛇口、保利、建发、象屿等在上海市占率较高的国央企参拍积极,时隔三年华润、中海、万科也回归参与上海土拍市场并有所收获,央国企2023年在上海拿地金额合计占全年拍地总金额的55%,而随着上海土拍规则的调整,民企的参拍热情逐渐降低,参拍房企数量也从一批次的60余家减少到四批次的10余家,参拍房企报名地块也从单价企业最多报名约10宗地块减少到最多3宗,整体而言房企参拍热情降低。
从底价成交地块占比来看,一批次至四批次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而地块间的冷热分化也从市区与郊区间的分化,逐渐演变为市区地块间的分化。四批次首轮中8宗地块市区地块有5宗,但超过3家房企竞拍的仅有2宗,其中杨浦平凉地块仅一宗房企报名。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房企拿地更为谨慎,交通便利、配套全、还有“倒挂”空间的地块更受追捧。
陈炬兰表示,对比2023年四批次的触顶和底价占比,明显可以看出触顶摇号的比例正在逐次下降,而底价成交地块比例则明显提升。具体来看,第一批次中触顶成交的占比高达79%,而第四批次二轮的触顶地块占比分别为38%和25%,而对应的底价成交的占比从一批次的21%攀升至四批次二轮的50%,除地块因素影响外,市场的复苏速度较慢及房企上海补仓需求减弱也是影响原因。
据中指监测,2023年上海销售金额前三的房企分别为招商蛇口、保利发展及华发股份,2023年共四轮集中供地分别补仓6宗、5宗及4宗,其中招商蛇口除集中供地的6宗外,还通过遴选拿下两大城市更新项目。而绿城、华润、中海、万科等房企也收获颇丰,其中华润今年共竞得5宗地块,成为最大黑马,明年的上海市场也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