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大多是由优秀教师成长起来的,有着对所从教学科专业相当深的认识和研究,并推及至所有学科教学对课程改革进行深入研究。校长对学校课程改革的规划也基于此,源于对学生发展带来的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研判。
一所学校的校长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岗位变化、职能转变带来站位和格局的变化,也往往会因为行政性事务而减少课堂教学的参与时间,致使校长无法按时保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从而产生了校长要不要上课的疑问。这个问题需要从弄清“校长为什么要上课”的源头,回答校长要上课的具体问题。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试验田,21世纪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生活方式等,核心素养都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
校长上课本质是对课堂教学潜心研究的态度。当校长研究课堂教学的样态,教师才会想方设法创新课堂样态。当校长关注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才能够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为追求目标。
校长上课就是要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达成和方式方法,懂得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教师、学校的热爱。有了对课堂深沉的爱,才有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以学生发展为圆心、以课程改革为半径的学校规划与发展实践。
教育的本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需要从课堂教学研究入手。校长上课就是为了研究课堂教学,所以不需要拘泥于日常课堂教学的班级制授课方式,可以跨年级进行教学,把不同年级的学生放在一起共同学习同样的内容,让学生之间发生对话和联系。
校长上课还可以跨越自己的专业,尝试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小学教育中,专业不应成为割裂课堂教学的理由,跨学科教学整合课堂资源应成为课堂教学降低成本的新实践。我曾经在“校长会客厅”里与学生一起学习经典、诵读诗词歌赋,不同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积淀,背后看到的都是家庭教育和班级管理的成果,以及课堂教学中必备要素的追寻。
校长上课还要把目光放在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比如美育课程、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课程。目前学校教育中最受关注的项目研究性学习,更要成为校长上课的主要内容。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原校长刘可钦经常备好课就进班上课,她把上课称之为“校长把脉问诊学校的重要方式”。重庆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再忙也会给学生上课,还经常到餐厅和学生一起吃饭,把餐厅就餐也当作接近学生的好时机,与学生交流。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洛阳分校校长张胜辉也坚持以“我和校长面对面”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校长的课堂形式多样而丰富,心系学生,心在课堂,与学校一起成长。
校长上课不仅要给学生上,也要给老师、家长上。与老师一起研究课堂教学,研究学生特点,与家长一起沟通学生的成长规律,一起研究学生个案成长,研究家庭教育……任何关乎学生发展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校长上课的教学内容。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办好每一所学校”的前提。
校长上课,要立足课堂,研究课堂,研究学生差异。校长上课是课堂改革的“望闻问切”,是为了把握改革脉搏,踏准改革节拍,找准改革发力点。要把课堂教学搞好,最根本的是从教到学的转变。校长上课是对教师“教”的反思,也是对学生“学”的不断追求。
校长上课不同于校长听课和说课,上课时找到教师课堂智慧诞生的源泉在哪里,才能懂得教师学习的重要性。上课能够脱口而出的课堂语言妙语连珠,才能懂得这些语言积累都来自教师内心对学生的关爱、对学习的热爱。看到和听到不同学生的不同课堂反应,能够对差异化给予关注与认同,还是对差异化的麻木和回避,是对“因材施教”的实践追溯的具体落地。
校长上课一方面要反思“教”,创新教学研究的方式,让“教”更有情、有序、有度;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理性看待学生的差异,透过差异推动家庭教育、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无论“教”引起“学”的转变,还是“学”引发“教”的改变,校长上课本身就是办学过程中一种对责任有情、有义、有趣的担当。
作者/李青青,单位系北京市十一学校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