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委会”模式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西安晚报 2023-12-11 08:34

汽车结构件、新能源电机端盖、自行车轮毂、摩托车汽配件、安全头盔……走进位于协同创新港的陕西镁高镁科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镁高镁科”)展厅,各类镁合金制成的气动工具、零部件渐次映入眼帘。一块块初级原料普通镁锭,在这里华丽蜕变成一件件高附加值产品。

记者了解到,镁高镁科“智造”的背后,靠的是扎扎实实的创新,也离不开“专委会”的助力。“如果没有专委会的支持,我们也不会在镁合金材料轻量化应用上有这么多的突破。”镁高镁科总经理沈小伉直言。

他所说的“专委会”,就是陕西创新驱动共同体(以下简称“陕西创共体”)推出的“专委会”模式。作为一家科技创新领域的非营利性新型科技社团联盟,陕西创共体与30余所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共同设立了21个专业技术委员会、2个专门委员会,并凝聚了1500余名不同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作为专家导师,共同致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塑料的重量 金属的强度 镁合金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镁合金特种安全帽,已于2020年实现量产。”沈小伉拿出一款安全头盔让记者试戴,戴上确实很轻,感觉也很坚固。

“同等重量下,它的性能远远高于普通塑料安全帽!具有减震降噪、耐穿刺、耐冲击、耐高温、抗老化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安全防护水平,且易于回收再利用,具有绿色环保特性。”沈小伉娓娓道来。

镁,作为地球上储量最丰富的轻金属元素之一,因比重轻、强度高、减震性好、抗电磁辐射等诸多优质特性,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其合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汽车、航天航空等领域。新的镁合金加工技术和创新应用更是在全世界不断涌现。

记者了解到,镁高镁科有着深厚的镁合金深加工背景,其母公司陕西鸿泰元和镁业有限公司,2009年就开始探索镁合金零部件的制造方法,走镁合金深加工之路,已形成从白云石-金属镁-镁合金-镁合金产品的完整产业链条。除了镁合金安全帽、电动车安全头盔外,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开发了镁合金汽车发动机缸盖罩、油底壳上体、机油滤清器座、发动机支架、出水管座、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等20余款产品,为国内多家汽车制造头部生产商批量供货,多款产品累计销量超100万件。

“塑料的重量、金属的强度,作为一种轻量化材料,镁合金应用前景可谓非常广阔!”沈小伉对“镁经济”充满信心。

着力布局全产业链 用轻量化顺应行业变革

“发掘并孵化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是专委会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我的一项常态化工作。”程鑫是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他的另一个身份是陕西创共体交通与车辆智能检测专业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交通与车辆智能检测专委会主要聚焦交通与车辆智能检测领域,开展研发、应用、标准化、产业化等相关工作。

2022年初,在一次产学研合作交流座谈会中,程鑫与镁高镁科创业团队结识。通过短暂交流,一直致力于交通与车辆智能检测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程鑫,敏锐地发现镁高镁科团队以镁材料加工为核心技术,在材料轻量化应用方面有独到的优势,面向汽车轻量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不久之后,他便与专委会其他成员驱车前往榆林府谷,对镁高镁科团队生产运营情况展开了实地调研。“当时他们有着比较完整的镁产业链生产体系,从开采、冶炼到加工,各个环节技术较为成熟,已经拥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但在新产品研发、企业市场定位及创新发展规划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在程鑫看来,陕西创共体的科技赋能驱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一定能为这个团队提供必要动力,助力其飞速成长。

在程鑫的推荐下,经创共体交通与车辆智能检测专业技术委员会牵线搭桥,镁高镁科团队成功落地陕西创共体,开始在崭新的应用场景里不断拓荒。公司建立研发中心,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还与重庆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合作,掌握镁合金深加工技术的核心生产知识产权,已拥有7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

“目前来看,这次推荐是十分成功的,镁高镁科在创共体平台下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已经成为一家高附加值产品研发的生产企业。”程鑫欣慰地说。

专委会“搭鹊桥 促良缘” 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

专委会“搭鹊桥”,企业“觅良缘”……在陕西创共体,每天都有这样的故事在上演。

如何激发专委会“履职”热情?“外脑支持、委员赋能、多极联动。”陕西创共体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芝麻开门”的密钥。自2019年以来,通过专委会推荐的项目累计达200余个,一半以上科创项目成功落地,经悉心呵护和精准培育,涌现出一批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如华瑞恒泰、亿杰宛鸣、博恩生物、朗普达通信、智诚微电子、鲲鹏易飞等。

“找到了专委会,就能快速找准一个行业!”鲲鹏易飞无人机创始人张文博,不仅是陕西创共体落地企业代表,也是青年科学家双创专门委员会的成员。“在这个平台上,各行各业的创业项目和企业,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产业细分领域和产业链上的其他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创业的巨大合力。”在张文博的推荐下,已有十余个项目在创共体找到了发展之路。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看来,陕西创共体“专委会”模式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为科技成果转化积累了生动的实践经验。“作为专委会的一员,我将继续与创共体一道,聚集科技资源,服务陕西高质量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创共体联合创始人严俊杰表示,下一步,陕西创共体将围绕知识产权服务,科技会展、竞赛、路演、推荐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孵化平台升级等方面,落实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领军企业“顶天立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力争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和先行者,为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探索新路径。

文/程静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一带一路”硬科技成果交易大会举行 创新港“一带一路”科技成果超市上线
西安晚报 2024-11-04
中国夏衍电影学会工业与科技影视专委会正式成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25
北京工商大学举办科技成果转化路演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9
为科技成果转化“修渠引水”
经济日报 2024-08-04
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陕西“三项改革”如何清障护航?
中国新闻网 2024-07-10
北京先行先试科技成果赋权改革 促成果转化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800余家 陕西加速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西安晚报 2024-03-13
金融街论坛|探索金融如何支持科技创新 《全球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研究》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