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近段时间,国有四大行董事长密集发声,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谈及发展规划。
众所周知的是,在金融工作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永恒的主题。多位国有大行董事长在近期接受新华社采访时,也纷纷提到了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行业等重点领域风险。
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表示,工行坚持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统筹推进存量风险化解和源头风险管控。
据农行董事长谷澍介绍,近年来,农业银行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管控,资产质量持续改善。9月末不良贷款率1.35%,拨备覆盖率超300%。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将进一步健全风险管理政策制度,优化数字化风控体系,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对潜在风险做到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坚决守牢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中国银行将紧扣防控风险这一永恒主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更加主动担当,持续深化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防控的预见能力、应对能力和处置能力,统筹管理好各类传统与非传统风险,筑牢风险防线,当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中国银行董事长葛海蛟谈道。
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则表示,建行还将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三大工程”支持力度,为老百姓提供有温度的住房租赁服务,助力纾解房地产“灰犀牛”风险。
陈四清介绍称,在减存量方面,工行着重把握好权和责、快和稳等关系,努力促成化解风险、完善机制、畅通循环等综合效应。对地方债务风险,坚持疏堵并举,落实国家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多种市场化方式,支持地方政府降低债务成本、缓释偿债风险,形成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对房地产风险,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既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又大力支持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的支持力度,助推房地产向新模式转型。
在控源头防新增方面,强化业务“一盘棋”统筹、风险“一本账”管理,完善风险防范、预警和处置机制,高度警惕苗头性、倾向性风险,切实把防范化解风险任务抓实抓好。
提及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葛海蛟指出,要发挥中行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完善多元化化债工具箱,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在处置风险的同时,帮助提升地方政府自我造血能力,主动服务政府出海招商、项目撮合、重大展会等活动,加大对当地实体经济、科创和小微企业的服务支持力度。
葛海蛟称,在防范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方面,中行严格执行各项房地产政策,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保持房地产企业融资平稳有序,一视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持续做好保交楼信贷工作,推动行业风险市场化出清;主动优化房地产信贷结构,做好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
“建设银行一直把重点领域防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监管部门的政策安排,我们有序推进地方债、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扎实做好金融支持一揽子化债工作。”田国立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道。
他表示,地方政府债务方面,建设银行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有效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强化对新业务合规管理,合理支持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建行将继续履行大行担当,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和投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房地产行业方面,建设银行扎实做好保交楼金融配套服务,召开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企座谈会,发挥房地产领域优势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启动住房租赁战略以来,建行逐步建成“投融管退”住房金融服务闭环,有效增加了住房租赁供给。目前,住房租赁贷款余额超3000亿元,支持筹集租赁房源超100万间,住房租赁基金投资项目资产规模近100亿元。
此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结构。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编辑/张郁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