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近日通报,今年以来,在全市107处大货车通行集中、大人流车流交织和大货车右转事故多发的路口设立中、重型货车停车让行标志、标线,明确提示中、重型货车路口须“右转必停”。 截至目前,实施中、重型货车右转必停路口已超200处,交管部门同步加大对这些路口未停车让行的执法力度,各路口的违法数据逐月下降,表明大货车驾驶人“右转必停”守法意识逐步提升。
近年来,随着各地道路交通迅速发展,大型货车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多发频发。就北京而言,在近几年发生的大货车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的事故中,86%是在大货车转弯时发生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货车转弯时司机存在多处视觉盲区,特别是大货车右转弯时右侧前后车轮行驶轨迹存在“内轮差”。为此,北京市交管部门围绕货车通行集中和发生过右转事故路口“对症下药”,科学实施“右转必停”,采取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设施标线、右转危险警示区等“硬核”举措,有效提升了路口安全性,防范转弯事故的发生,有力彰显了交通安全治理精度,提升了城市的温度。
科学实施“右转必停”,是北京积极探索超大城市交通治理的有力举措,是全面提升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能力水平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交管等部门坚持治标又治本、抓“大”不放“小”,从“小事情”着眼,从细节着手,采取启用“通学路”、实施“右转必停”、优化信号灯配时等一系列新举措,下足“绣花”功夫,用交通治理的精度、温度换取公众的满意度,相关做法和经验值得肯定。
聚力信号灯配时优化,用心做好“针线活”。交管部门逐一梳理全市学校、医院、商圈、主干道关键节点路口的时空流量变化规律,精准设计匹配交通流特点的基础配时方案,月均优化调整信号配时1500余处次,让交通出行变得更加顺畅,有效提升了行人、非机动车的出行体验。
紧盯重点区域,织密治理“针脚”。针对医院、学校、居民区周边的信号灯配时进行调整,对610余处行人过街绿灯时长增加13%以上;在两广路、崇文门大街、平安大街等10余条主干道路路口,修建行人过街安全岛和二次过街信号灯,使得信号灯越来越智能化、科学化、人性化,也让群众从交通安全治理成效中,真切感受了浓浓的暖意。
聚焦特殊群体,找准治理“落针点”。交管部门联合市残联研发新型无障碍灯具,完成近900处路口更新;为更好地满足弱视群体通行需求,把人行天桥的铺装由红绿配色调整为灰黄配色……诸如此类看似细微的小事,却是相关部门坚持力度、温度齐抓,把公共交通安全时刻记心头,全力增进民生福祉的生动写照。
交通安全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接下来仍需各地各相关部门坚持首善标准,各尽其责、协同发力,开拓进取,推出更多为民服务新举措。要从用心办好“小事情”做起,深耕细作,久久为功,不断提升交管服务品质;坚持守正创新,持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涵育公众的文明交通理念;坚持“严”字当头,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严惩各类交通违法行为,营造更加畅通有序、平安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不断展示首都交通治理新作为、新气象,增强群众出行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临近年终岁尾,各类安全风险交织叠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面临艰巨考验。公安交管、交通等部门应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动“善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安稳定。广大道路交通参与者也应把交通安全牢记于心,从我做起,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自觉摒弃交通陋习,携手推动安全文明出行蔚然成风,擦亮首都城市文明底色。
文/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