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郴州一名医学生献血47次后捐献造血干细胞引发关注。11月29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当事人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将为广西一名11岁的血液病女孩垂危的生命续航。当事人刘士瑜说,他十一二岁时父亲意外去世,此后父亲的老板资助他学费和生活费直到其上高中。因为接受过别人的帮助,他有机会也想回馈社会。“抽我一点血,忍一点痛,能挽救一个生命,重拾一个家庭的希望,我觉得很划算。”
刘士瑜今年24岁,是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规培在读研究生,同时也是全国第16480例、郴州第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今年7月,经中华骨髓库检索,他与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他并询问其是否愿意捐献,他毫不犹豫答应了。“无血缘配型成功的概率非常小,需要特别的缘分。能有机会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重拾一个家庭的希望,抽我一点血,我忍受一点痛,很划算。”
刘士瑜答应骨髓移植后,就开始为造血干细胞采集做起了准备,坚持早睡早起,积极锻炼身体。10月份,他接到骨髓库通知体检的电话。11月初,他收到了中华骨髓库分库管理人员的骨髓采集的计划,定下了造血干细胞采集的时间。
“我10月份接到体检电话时,就被告知正常体检前要清淡饮食。等到11月初移植计划正式出来后,这段时间我就要注意人身安全,不要出现意外,因为接受移植的患者已经入舱,没有造血功能了。如果我这边出现意外实现不了移植又找不到合适的供者,就会加速患者的死亡。另外,就是要保证规律作息。因为我平时经常会去献血,这段时间就要注意不能再去献血,保证营养。”刘士瑜告诉北青报记者。
11月22日,刘士瑜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办理好住院,完成了抽血化验等一系列检查。第二天早上7点半,血液科医生通过他的体重计算出相应的剂量,给他打了一针动员剂,晚上7点半他又注射了一针动员剂。从23日早上开始到26日,刘士瑜每早晚都要各打一针动员剂,每天早也要进行一次抽血。11月27日早上打完一针动员剂后,刘士瑜完成了抽血化验,各项指标合格后,正式开始了骨髓采集。
“疼肯定是疼的,因为是双通道的,像献血那么粗的针,两只手都要扎。扎针之后,在床上就动不了了,我是从上午9点20分左右开始采集的,到下午将近1点才采集完,接近3个小时不能动。采集完成后,就等于这次捐献成功了。”刘士瑜表示,捐献骨髓完成后,他接受医生建议全休两个礼拜,并注意补充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
而从刘士瑜身上采集的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由专业接运志愿者带到广西,为一名11岁血液病女孩垂危的生命续航。
据了解,早在2017年,刘士瑜刚满18岁的当天,他就挽起袖子,在路边的献血车上以无偿献血的方式给自己送上特殊的“成年礼”。也就在这一天,他获悉红十字会正在开展的“人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捐献项目,跟工作人员谈了自己的意愿后,通过了网上“造血干细胞捐献”报名申请,希望有一天能为这个拥有爱的社会做奉献。
上大学后,刘士瑜加入学校的无偿献血队伍,身体力行坚持献血,并鼓舞身边的同学、朋友一起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截至目前,他6年累计参与无偿献血47次,总量共计18200ml,而且连续2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刘士瑜告诉北青报记者,他此前也接受过其他人的帮助,有机会的话他也想要回馈社会。“我十一二岁时,父亲因为意外去世,当时我父亲的老板就开始支持我上学的学费和生活费,一直到我上高中。社会上还是好人多,我也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这份爱能够传递下去。”
实习生 徐滢
通讯员 唐静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戴幼卿
编辑/朱葳
校对/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