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践行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如何提升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认识到地理对其个人生活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激发他们对地理保持长期的学习兴趣是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方向。
记得那是在多年前的“开学第一课”上,当我绘声绘色地向一群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描绘学好地理的图景时,突然一位男生充满疑惑地问我:“老师,我能一下子说出很多文学家、数学家,或者画家、音乐家,可我实在想不出古今中外有哪些地理学家,是不是学好地理后只能做一个普通人啊?”彼时的我有点懵,在我的视野范围内,地理学家不计其数,眼下这孩子竟一无所知,我心有不甘地向其他学生提问,期望于这只是个别现象。然而所有的孩子都面面相觑,课堂陷入一片沉寂。我无奈地报出了几位地理学家的名字:“洪堡、魏格纳、李四光、竺可桢……”这时候,有几个孩子神色豁然开朗,“我之前在科普书上读到过魏格纳的故事,他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我知道李四光是著名的地质学家,原来他还是地理学家”。只是这种共鸣限于少数的几个孩子,大部分孩子仍然游离在外。
初中地理课程的育人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这与培养地理学家的目标是有所区别的,所以不必人人都急于成“家”,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都属于基础性教育和普适性教育。
当然,我也不能武断地认为自己所教的学生中不可能诞生地理学家。同理,学生也有必要知晓几位地理学家的事迹。于是我打算设计课堂上列举的几位地理学家的系列书签。为了扩大这套书签的传播范围,我选用电脑设计,继而批量印刷成纸质版后送给孩子们。可惜当时的我只会使用WORD软件的常规功能进行简单的图文处理。历经几番尝试,我设计的4枚书签还是效果平平。于是,我请教学校信息技术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同事的帮助下,我终于能使用AI软件制作出一套颇具设计感的书签了。孩子们通过这套书签,不仅记住了许多地理学家的名字,还了解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即便常规的考试不涉及这些,但我认为这些内容在课程育人目标的落地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更多的设计题材,例如“七大洲与四大洋”“世界气候类型”“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我国主要地形区”“我国传统民居”“二十四节气”等。有些仍然适合用书签的形式呈现,而有些则需要用图幅更大的明信片作为载体。于是,我继续钻研AI软件,不断解锁新的技能,设计并印制出数量可观的地理明信片。
明信片是有宽度的,它包罗万象,尽现天地之大美;明信片是有厚度的,它引人入胜,传递文明的磅礴与厚重;明信片是有温度的,它春风化雨,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一张张别具风格的明信片拓展了地理课堂的外延,升华了地理教学的内涵。除了书签所具备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以外,明信片还有更多的互动功能,学生可以在其背面写上各种感想、思考、困惑等内容投递至我专属的邮箱,也可以贴上邮票,寄给远方的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以“片”会友。明信片给了孩子更广阔的学科视野,也给了他们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每每教师节来临,我的办公桌上总是叠满了一叠明信片,有表达对老师感念的,也有表达对地理热爱的。其中一位孩子提议能否由她来设计明信片的内容,我深受启发。恰逢闵行区第六届“文来杯”创意地图大赛,我在比赛的宣讲中强调,优秀作品会制作成明信片作为纪念品。孩子们听罢,顿时欢呼雀跃。在随后的三个月中,他们经历了方案设计、搜集资料、实地考察等,最终呈现了一幅幅颜值与内涵并存的创意地图作品。
我校朱越校长曾说:“每个学生都是灿烂的烟火,每个孩子都有创新的潜能。”在有限的方寸之间,通过一丝不苟、一以贯之的创新,为我们的地理课堂带来了无限的妙趣!
作者/沈爱花,单位系上海市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