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实践案例征集活动近日开启公众投票,邀请市民从80个项目中选出自己心仪的案例。公众投票将持续至11月6日。据悉,此次征集活动将评选出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条件、环境和服务的北京儿童友好空间落地实践,推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10月31日《北京日报》)
儿童友好空间是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北京相继将“建设儿童友好城市”目标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十四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出台《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北京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3年工作台账》等政策文件,有效指导各地儿童友好空间建设。
这次征集活动采用“自主申报、内部初审、公众投票、综合审定”的方式,共评选出80个已经落地的实践项目进入公众投票环节。入围项目中,既有为市民熟知的“网红”亲子打卡地,也有居民家门口的“宝藏乐园” 。以海淀区海淀街道的小南庄社区儿童滑梯乐园为例,此处原本是一处闲置的人防工程,经过巧妙设计,变身为集滑梯、攀爬台、沙地、观景台、社区花园为一体的儿童乐园。事实表明,小南庄社区打造“家门口”的儿童乐园,创造孩子们自由玩耍的环境,营造儿童快乐成长氛围,对于改善儿童的身心状态和精神面貌意义重大,值得点赞。
安全重于泰山,推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至关重要的一条,就是保障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今年以来,北京出台《2023年中小学幼儿园周边交通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各学校校内机动车行驶或停放须与学生活动区域物理隔离,不具备物理隔离条件机动车禁入,必须做到“无隔离,车禁入”,并创新推出通学公交车等一系列实招新招硬招,有效提升了校园及上下学安全系数,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这次入围的80个项目中,也不乏保障儿童安全的创新举措。比如,东交民巷小学“彩虹步道”,从校门前延伸到小报房胡同,成为保护学生安全上下学的“防护路”。该校积极采纳学生建议,加强校门前交通安全管理的创新做法可圈可点,并向社会传递了有益启示:推动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就是要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多做绣花功夫的“加法”, 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为孩子们健康成长构建起强固的安全壁垒。
这方面,北京作出了不懈努力,并呈现出诸多亮点。比如,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广泛的责任规划师工作制度,目前有300余个规划师团队服务于全市各街道、乡镇和片区,他们着力引导儿童参与空间营造,消除安全隐患,培养社区治理中的儿童友好生态。在东城、海淀区的一些街道,规划师们积极推动社区内人行道与车行道互相分开,想方设法避免道路出现很大高差和连续台阶,便于孩子们自由骑车或是玩滑板等。
今天的儿童是未来的栋梁之材,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明天。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以这次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实践案例征集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大力度营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努力长优势、强弱项、补短板,打造出更多儿童友好空间,呵护“祖国花朵”快乐安全成长、全面健康发展。
文/威利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