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海淀区高三期中考试开考。同一时间,不同空间,还有一群老师也踏入了考场,与学生们同场竞技——这件让人听起来又新鲜又“卷”的事是精华学校的老传统。老师们每年都要和学生们共同经历高三的四次大考(期中、期末、一模、二模),其考试成绩与教师晋级、表彰挂钩,还会作为续聘的重要参考。
这次是宋老师参加的第四个期中考试。“师生同考能够让老师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视角看待试卷、看待问题,更容易换位思考,并且督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想办法应对和解决考试中遇到的问题。”说起对师生同考的看法,宋老师滔滔不绝。在他看来,老师长期的教学,增长的是教学经验;而应试经验必须通过真实的实践来获得。老师们通过参加大考,能根据自身实践总结和提炼应试技巧和方法,并将其传授给学生。此外,师生同考对教研也大有益处,“老师们能够进行及时、深刻、清晰的教学反思,把握考试动向,深刻理解试题背后各知识模块的考查重点和题型,从而给学生们事半功倍的指导。”
作为今年刚刚入职的老师,本次期中考试算是崔老师教学生涯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考”。“当听说老师评分标准与学生一样,而且成绩必须在区里排进前30%才合格的时候,说‘不紧张’是假的”,崔老师说,为了能在这次大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学生的榜样,她每天都会“见缝插针”地准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复习前几年的高考真题、模拟题,甚至在上班的地铁上也会练习听力。“有时候晚上准备睡觉了,突然想起来要期中考,立刻就没了睡意,爬起来再做两道题。”
虽然有压力,但是崔老师认为师生同考很有必要。在她看来,身处考场紧张的状态下,老师们通过“实地演练”,对题目的理解更加深刻,“知道哪些答案是混淆选项,易错点在哪,对于学生们的作答也会有一个简单的预测,这对于之后的教研和授课都非常有帮助。”
10时30分,考完语文的老师们走出考场。“题目并不算难。”一位年轻教师说,“不知道班里会不会有学生考得比我分数高,即使比我高,我也觉得正常,‘青出于蓝胜于蓝’才说明我们的教学有意义。”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牛伟坤
编辑/李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