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在飞舞的五彩纸屑中,“武汉胡志红肉制品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昔日制作香肠的小作坊如今变身为现代化的工厂,43岁的胡志红眼中含着泪光。这次改变源于胡志红遭遇的一场被人10倍索赔的官司。
意外的官司
胡志红的老家在南昌,她8岁时跟着父亲来到武汉。2013年,胡志红在硚口区古田二路开了一家香肠门店,为市民现场加工制作灌装的香肠。回忆起那场突如其来的官司,胡志红至今记忆犹新。
2021年12月,一个叫赵鹏(化名)的男子分两次在她的店里购买了价值7000多元的香肠,叮嘱要真空包装。几天后,赵鹏找上门称这批香肠是“三无”产品,提出2万元“私了”,被胡志红拒绝。她说:“我灌香肠这么多年,都是老顾客,从来没人说这属于‘三无’产品。他这就是讹人。”
赵鹏先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未果后他又打起了官司。大约半年后,胡志红收到硚口区人民法院传票,她才知道自己被人告了。赵鹏状告胡志红的理由是:她销售的香肠为预包装食品,包装上未标注生产日期、产品生产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赵鹏不仅要求她退还货款,还提出了10倍的赔偿要求。
面对官司,胡志红很生气,觉得对方“完全是无理取闹”。收到法院传票那天,胡志红一晚上没睡好,开庭前一天的晚上更是一宿未眠。2022年7月,硚口区人民法院审理了此案。赵鹏一审败诉后提出了上诉。2022年11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了赵鹏的诉讼请求,这也是此案的终审判决。
记者了解到,法院一审、二审之所以都驳回赵鹏的诉讼,是因为他购买的手工香肠为现制现售,非预包装食品,不适用预包装食品的标签规定。国家目前对现制现售食品并无相应强制性规定。
这起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用心做产品”
拿到终审判决书后,压在胡志红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但这场官司也让胡志红开始反思父女接力经营30年的香肠小作坊在生产模式上存在的弊端。胡志红认为:“规模小,工人少,一个人要兼顾几件事,忙起来容易顾此失彼出现漏洞。”
胡志红之前不仅拓展过香肠的线上销售渠道,也搞过直播销售自家的手工香肠,但香肠一年的生产时间只有三四个月,又不能随意增加人手。有订单不敢接的窘境让她萌生了建工厂的想法。
最终赢了官司之后,胡志红开始马不停蹄装修工厂、申报自己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标准代号等资质,并赶在今年的生产季之前投产。那段时间,她因为天天熬夜,眼睛一直都是红肿的,“看起来有点吓人”。
胡志红投资100万元的工厂位于东西湖区的一个产业园内,1300余平方米的厂房被分为生产区和办公区。生产区包括加工区、烘烤区和包装区3个功能区。工厂目前每天能生产广式、麻辣味、原味等3种口味的香肠4.5吨,最大产能可以达到日生产香肠10吨。
父亲曾对胡志红说:“用鲜肉做香肠是店里的规矩,做生意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只用鲜肉做香肠,是胡志红父女两代人共同的坚持。工厂内有一个冷库,用于存放成品,而生产用的肉都是每天配送的鲜肉。
这场官司,也让胡志红意识到了自身最大的短板是管理能力不足。“如果自身能力不能提升,今天侥幸不出问题,总有一天会碰上。”她报名参加了企业家短期培训班,系统学习企业管理和财会知识。
小作坊变成工厂后,胡志红也希望建立自己的企业管理模式——门店和加工厂由专业管理团队负责,她专注于把控产品质量和销售。经过反复试验,胡志红发现,烘干后马上抽真空包装,可以让香肠的“腊香味”保存更长时间。她还在研发奥尔良、黑胡椒、藤椒等不同口味的香肠。
湖北省小微企业商会现有会员300多家,像胡志红这样从事香肠生产加工的独此一家,但类似这样自产自销的商户占20%。湖北省小微企业商会党支部书记田梦认为,胡志红的香肠小作坊变身为工厂的事给了很多人信心,而最大的启示是“用心做产品”。
文/史强
编辑/倪家宁